在全國范圍的公共教育改革中,成為一名專家型教師(即有教學專長的教師)意味著什麼,這已是一個迫切需要回答的問題。如果美國的公共學校要成為英才的中心,就必須大力發展

最重要的人才資源(教師)。為了明確發展的方向,我們需要建立一個教學專長的模型。此外,如果要把教師的加薪和提級建立在按功績而不是按資歷的基礎上,也需要一個教學專長的模型,通過這個模型我們可以得到一些區分出擅長教學的教師和僅有教學經驗的教師的行為標準。

本文提出重新定義教學專長,它建立在以下兩個問題的心理學理解基礎上:(1)專家如何不同於非專家;(2)當人們在現實情境中遇到有關專長問題時,如何看待它*近來,教育研究者已經傾向於或是對教學專長進行嚴格的定義(比如,把它作為一種對反思性實踐的傾向),或是用舉例的方式去描述教學專長(即把它描述成—系列觀察到的有經驗和缺乏經驗的教師的特徵差異)。本文則尋找一種介於對教學專長作定義性的和特徵性描述的中間立場。

我們論點的前提是:所有專家都符合和所有專家都不符合的嚴格定義的標準是不存在的。確切地說,專家們彼此之間表現出相似性。正是他們彼此的這一相似性構成了“專家”這一人群。按“原型”來討論這樣的類目是一個簡便的方法,因為原型代表了這一類目中所有範例的中心趨勢。顧名思義,一個原型體現一個類目的典型範例,據此,可用作評判類目成員的資格的基礎。我們建議教學專長應該被視為一個以相似性為基礎的類目,頗似原型可作為一個類目的概括性的代表。

我們認為原型觀對有關專家教學的討論有幾點貢獻。首先,原型觀使我們對教學專長的理解更完全、更廣泛,而又不落入把每個人都當作假定性專家的陷阱。其次,原型觀為理解教學專長中明顯的“一般因素”提供了一個依據。最後,原型觀為對理解和預期教學專長的社會評判提供了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