诉诸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可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教育均衡都只能是相对的,城乡教育、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教育的绝对均衡都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教育条件下,却可以有一点是能够“均衡”的.那就是教师所秉持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应该是共同的。亦即无论是城市学校的教师,还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无论是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还是教育不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都可以拥有一个崇高的教育理想,可以拥有一个坚定的教育信念,可以坚持使学生“成人”的教育观念。这样,即使教育在形式上有差别,但在本质上也可以是一样的,达到使学生“佣人”的目的。我国前多年许多坚守乡村学校的教师,我国解放前许多在偏远地区办教育的教会学校中的‘传教士”,我国解放前在艰苦条件下办学的西南联大,不都创造出了辉煌的教育成果吗?所以,如今的教育条件改善固然是当务之急,但稳定的、长远的教育发展还是要靠合理的政策和良好的教育风气,能够让不同地K学校的教师都能够安心工作,忠于职守,这可能才是问题的关键。

众所周知,教育是教师和学生的事业,教育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信念坚定和满怀信心。然而教师的信念坚定和满怀信心.则与教师的独立人格水平及独立思考能力有关。一般而言.凡是有独立人格和独立思考习惯的教师,其教育理想与教育抱负都往往与众不同,其教学方法也往往别小r/裁,深受学生的信赖和欢迎。作者曾经在数所偏远地区的农村学校任教,发现在任何一所学校中,都有一些心怀崇高教育理想、执著地引导学生“成人”的教师,但由于我国普遍性地应试教育价值导向的问题,使这些习惯于独立思考且有志于推动教育实质性进步的教师,仅因为其教育信念和精神追求与应试教育不符,便不仅不受到重视,甚至还经常受到排挤。使他们中的许多人不得不违心地离开自己心爱的教育事业,去做一个自己并不愿意的“谋利者”。所以作者以为,在我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战略中,经费问题、师资问题、教学条件问题固然重要,但比其更重要的还是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教育风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