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培養人的過程,至於培養什麼樣的人,這首先是由政治經濟決定的。但由於一定的政治經濟總是建立在一定的生產力發展水平之上的,所以在確定培養人的規格和內容時就必然受到生產力發展水平的影響。
在漫長的奴隸社會和封建社會裡,由於生產力發展的遲緩和水平的低下,加之生產經驗還沒有發展成為同勞動相分離的獨立力量,簡單的手工業勞動主要靠體力和個人的技藝與經驗、即使文盲也可勝任,直接從事生產的勞動者並不需要經過學校的專門培養和訓練。所以.那時學校的教育目的,一般說來都是以培養脫離生產的統治人才為宗旨。而近代則不同.近代機器大工業的興起使社會的生產勞動發生了質的變化,手工業生產階段的簡單勞動開始為復雜勞動所代替。新的生產力對從事這種生產勞動的人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勞動者再憑手工勞動積累的點滴技藝和經驗已經不能適應現代機器生產的勞動過程.而需要掌握一定的加以和文化。現代生產所需要的知識、技能及其工藝流程等,隻有經過學校的專門培養才能完成。從此。學校的培養目標開始發生質的飛躍。學校再不橡以往那樣隻把培養社會官吏作為它僅有的任務,而是除培養一般統治人才外,開始把培養有文化的工人和各種專門的生產人才作為教育目的的重要內容。學校在繼續它的階級斗爭工具職能的同時,開始增進為生產斗爭服務的新職能。關於學校教育目的的這一歷史性轉變我們可從近代教育的發展歷程中清楚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