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整體著眼,局部入手
首光從宏觀上檢查那些決定文本整體風貌主導因素的質旦,偵文章在大的方面確定下來,然後冉一段一段、逐字逐句地推敲分析那些展現文本風貌的具體因素。只有在大的背景下考慮,才能作出恰當的取捨與調整。如果一下子就斟酌詞語、句子等枝節問題,而際記主題、材料、結構等重大問題,那難免事倍功半。蘇聯作家法捷耶夫曾有道這方面的教訓:他邊寫邊改,結果改得很費力的那一部分,從全局看卻顯得多餘,最後還是被刪掉了。所以即使是對一詞一句的修正,也必須是在從整體出發。那種只見局部不見笛體,頭疼醫頭、腳疼醫腳的修改方法和態度,是很難使文章的修改達到頂期的目的的。

文章修改的順序一般是:主題一構料一結構一語言。在一般情況下,立意和選材若有嚴重問題則屬於“大改”;若只是結構安排或表達方式有較大問題屬於“中改”;若只是語病較多便是“小改”。
2.不同文體.各有側重
作者應該以自覺的文體意識對文稿進行修改。記敘文要求主題鮮明,材料具體,構思新穎。議論文要求觀點正確,立淪新穎,論據充分,論證布力,富於邏輯性和有說服力。 如公文,對文頭、主體和文尾各組成要素及次序的要求就非常嚴格明確,語言也要求莊重、嚴謹、準確;而規章制度類文種,如章程條例.格式要求按標題、簽署、正文三大部分書寫,撰寫時要求條文嚴密、周全、準確、貼切,切忌表述模棱兩可,含糊不清。
3.尊重規律,保持個性
一般而言,多改出華章。但修改必須以保持作者的獨立人格和文本魅力為限度,只有不損害原文而又有助於表達的修改才是合理的修改。對有必要刪改的地方,耍有勇氣劉自己的文章動手術。但對於文章中不應改動的地方,也要以實事求是的態度去維護它,堅決反對迫於各種壓力或一味遷就而損害作品生命的改動。尤其是對於具有創新意義的文學作品,更耍寬怀大度。

老舍針對劇本《茶館》發表後有些讀者提出的一些木切實際的批評,並沒有一味盲從,而是堅持自己的主見,使得話劇《茶館》具有獨到的藝術魅力。曹禺在20世紀50年代曾劉劇本《日出》進行修改,為了突出階級鬥爭的主線,他把金八寫成日本人紗廠的總經迎,殺害了小東西的父親一個紗廠工人,劇情的最後是地下萃命者方達生率領紗廠工人把小東西從金八的虎口中救出。這種修改從強化階級鬥爭意識出發,在相當程度上瓦解了原作的詩性智慧和悲劇力量,使這部30年代的話劇傑作的藝術完整性受到明顯損傷,令人感慨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