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教育再一個基本特徵。不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教育,不能認為是現代教育。這一基本特徵與前一個基本特徵即培養全面發展的個人一起,乃是現代教育兩個帶根本性的特徵。其它一系列基本特徵都是與它們密切聯繫著的,甚至是它們派生的。換言之,它們兩者其實是一件事情的兩個方面:一個是就目的而盲的,一個是就活動而言的,一個是理想,一個是實體。

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是現代社會發展和教育自身發展的必然趨勢、普遍規律,順之者昌,逆之者亡。馬克思特別指出它是個人全面發展的“唯一方法”。馬克思主義的科學論證表明,它以兩件事情為其前提;一是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徹底分離;二是社會生產由主要依靠體力勞動和經驗,轉向主要依靠腕力勞動和科學技術。沒有這兩個前提或缺少其中的一個前提,則教育與生產勞動的結合是不可能的,不必要的。

第一次社會大分工即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分工、工農業分工、城鄉分工,使教育與生產勞動分離。這是奴隸社會、封建社會的情景,延續了幾千年。儘管越來超暴露出矛盾並引起鬥爭,以致空想社會主義者早曾發出實行教育與生產勞動相結合的呼籲,但是那畢竟只是空想,現實並未予理睬。因為在這種分離、分工下,社會生產仍然未間斷地進行營;這又因為當時的社會生產是小農業、小手工業等小生產,勞動者主要依靠體力和小規模地應用智力或在勞動實踐中攀握的一些技藝就可以了。當社會發展到資本主義大生產方式時,情況就起了質的變化。體腦分工由社會上深入到生產過程內部,經過手工作坊、手工工場到大工廠,生產者即體力勞動者剩下的一點智力和生產技藝一步步地被剝離殆盡。與這種徹底分離同時展開的另一個進程,就是社會生產逐步地走向科學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