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2005年11月15日《中国教育报》刘圣春老师的文章《听课评议中的“怪现象”种种》,觉得有话要说,尤其是对怪现象之二“听评课成了表扬奉承大会“一点持反对意见。最近见诸各类教育报刊中关于教师评课中多说好话、少说或不说缺点的台词着实不少。综其观点,似乎对于教师在评课中多说好话持反对态度,认为有奉承之嫌。但是,我觉得这样的说法有误。

第一,“奉承”是引发教师反思自己教育教学的引子。评课户教师所“奉承”的内容或者“出彩的点”,主要还是授课教师所表现出来的对教材内容独具一格的理解和运用,也是该教师授课的最大优点所在。所以,这样的“奉承”能够引发其他教师的注意,并由此引发其他教师的自我教育教学反思,从而形成一个好的教育教学个案,并推动大家共同进步*

第二,  “奉承”可以产生快节奏的应用。教师之间的广泛交流是提高教学能力最有效的方式。研究表明,教师在教学研究时,如果参与校内同事之间的互助指导,合75%的教师能在课堂上钉效应用所学内容;如果没有这种学术交流,则只有15%的教师能有同样的表现*在听评课中,对于那些被大家认可的教学方式、方法,许多教师有可能马上就会应用于自己的教学实际。而对于那些引发争论的方式、方法,就有可能成为“雷区”或被暂的搁置。我们也知道,一个涵养再高的教师,也会难以容忍“干夫所指”,如果出现这样的结果,我想不仅是一般的教师,就是刘圣春老师本人也会拍案而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