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園文化是整個社會文化的一個支系,是一種具有引導性的亞文化,是依托並通過高校這個載休來反映和傳播先進文化,是社會的變化作用於學生的中介。它通過  定的物質環境和精神氛圍,使生活在其小的成員都有意無意地在思想觀念、心理因素、行為准則、價值取向等方面與現實文化發生認同,從而實現對人的精神、心靈、性格的塑造。

1.校園裡的校容校貌、標志性建筑以及自然風景和優雅的人文環境是看得見摸得者的物態文化,人們會不自覺地受到教育和啟迪。我校素來有“花園式”校園、綠色大學之美稱,但我們覺得還不夠,因此把抓校園環境建設作為我們素質教育的兩大工程之一。首先,我們投資500多萬入,美化、綠化、淨化丁校園環境,做到了四季常青,三季釘花。其次,我們還加強人文景觀的建設。修建了90周年校慶紀念碑等,在校園內設置了文化廣角、廣場,學生在從事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中得到和諧發展:校園每隔幾米遠設置寫有“干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為念物力惟艱”等富有深刻內涵、又有文化品位的宣傳教育標語牌﹔在教宰、宿舍的樓道裡挂有著名政治家、科學家、文學家、藝術家的畫像和名言管句,讓大學生在校園裡處處都可享受到人文的、社會的、藝術的熏陶,養成他們高雅的情趣。

2.構筑富有活力的高尚的校園文化教育體系,形成朝氣蓬勃的濃厚的文化氛圍。我校大學生發起成立文學社、詩杜、棋杜、校報記者閉以及杉法、攝影等各類社閉50多個,廣泛開展文化節、藝術節、體育運動會、“三個百”工程活動(展播百部愛國主義影片、讀百部文學名著、唱百首愛國主義歌曲)等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我們還邀請教育部、中國農大、華中農大、山東農大、山西大學、山西人民廣播電台等幾十個單位的著名專家、學者、記者、播音員等舉辦人文社會科學講座近百講。在加強學生人文素質教育的同時,我校還投入30萬元設立了大學生科技創新基金,己拿出10萬元分兩批資助了96位同學開展科學研究工作,培養大學生的科學研究能力和素養。我們還開展了自在強化基礎、強化創新能力的大學生創新實驗班,不僅要求這些學生有較強的自然科學基礎,更注重通過名人、名家專題講座,啟迪他們全面和諧地發展。我們還開設了“博士論壇”、“博導論壇”、“雙休日講壇”、“對話”等各種文化交流活動,活躍了校園學術氣氛,弘揚了人文和科學精神,使學生綜合素質在這濃厚的文化氛圍中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