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差異量數:
差異量數是描述次數分佈中”離中趨勢”這一特徵的統計量,簡稱”差異量”。一組數據,若離中趨勢小,則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大F 反之,若離中趨勢大,則集中量的代表性就小。但是,僅考慮集中量數是不夠的。耍了解兩組學生成績分佈的全貌,還必須研究兩個組的差異量數。最常用的差異量有全距、平均差和標準差。全距(符號為”R”) 指一組數據中由最大量數到最小量數的距離, R 小說明離散程度小,比較整齊F 平均差指一組數據內的每個數與均數差的絕對值的算術平均數,通常用”AD” 表示;標準差指一組數據中每一個數值與它們的平均數之差的平方的算術平均數的平方根,其符號為”5″(樣本標準差)、”σ”( 總體標準差) , 5 越大表明離散程度越大,數據不均勻,集中量的代表性小。
2. 相對位置數:
平均值與標準差用來考察與分析同質的統計資料是有價值的,但對於不同質的考試,如不同學科或同一學科的不同考試,意義就不大。這就需要計算相對位置量數。相對位置量數有百分等級與標準分數兩種,這裡就常用標準分數作些介紹。標準分數又稱Z 分數,它是一種以平均數為參照點,以標準差為單位的,表示一個分數在團體分數中所處位置的量數,其計算方法為:
由原始分數與平均分數的離差除以標準差,所得量數的符號為”Z” 。例t 有某生三次數學考試的成績分別為70 、57 、嶼,三次考試的班平均分數為70 、55 、氈,標準差分別為8 、4 、5 。如何看待該生的三次考試成績的地位?如果僅從原始分數看,肯定認為第一次最好,其實不然。要計算出各次的標準分數,才能說明問題:Z1=(70 一70) / 8=0 ;Z2 = (57 – 55) / 4=0.5; Z3 = (45 -42) / 5 =0.6 。這說明,原始分數為70 ,其位置正在平均線上;原始分數為57 時,其位置在平均線上0. 5 處;原始分數為45 時,其位置在平均線上0. 6 處。
3. 相關係數:
在新聞傳播研究中,常涉及兩個事物(變量)的相互關係問題。例如,媒介素養與教育程度的關係,受眾政治參與意識與媒介接觸頻率的關係,性別與媒介接觸度的關係,等等。這些關係可以表現為以下三種變化:①正相關:
一個變量增加或減少時,另一個變量也相應增加或減少;②負相關:一個變量增加或減少時,另一個變量相應減少或增加;③無相關:兩個變量是獨立的,即由一個變量值無法預測另一個變量值。統計學中用”相關係數”(符號為”r”)來從數量上描述兩個變量之間的相關程度。相關係數取值範圍限於:-1〈r〈+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