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育的再一個基本特征,就是其社會地位經過長期量變發生一個根本性的質變。在教育史上,也在一般人類社會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這種情況,即教育不再老是扮演追隨者的角色,而是變成了先行者。《學會生存》這個報告說:“多少世紀以來,特別在發動產業革命的歐洲國家,教育的發展一般是在經濟增長之后發生的。現在,教育在全世界的發展正傾向先於經濟的發展。這在人類歷史L大概還是第一次。這種傾向首先大膽印成功地出現在諸如日本、蘇聯和美國這些國家。”《學會關心》這個報告也說:“過去,全世界的教育制度總是成為各種趨勢的追隨者,而不是這些趨勢的創造者。現在,教育應當領先於變革,而不隻是對變革的反映。”可以說,不能擔當先行者而繼續扮演追隨者角色的教育,不能認為是現代教育。

這是為什麼呢?有的同志正確指出,教育之所以需要先行,是由教育本身的待點所決定的。教育的持點之一是未來性,是為未來培養人才,教育培養人的周期長。過去,社會發展緩慢,容易自動地吸收教育成果,至少可以設法去適應這種教育成果,而今天,社會變化迅速,不能適應了。不過,人們更關注的是,這怎樣變得可能呢?探討這種變化的規律是重要的,因為教育先行,不是需要先行便能夠先行的。依照我們的體會,這是由於教育與社會各個領域如經濟、政治、文化、科技等等的關系即社會結構.由變化而引起了新的調整,教育的相對獨立性日益增強、突出了。不容忽視地日益顯示其主體地位。我國政府一系列文獻中已明確提出:“百年大計,教育為本”。一些國家的總統,樂意地聲稱自己為“教育總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