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科製在五六十年代流行於西方國家.有兩種形式,一是按照學校開設的主要科目建立側重點不同的班級,開學初由學生自由選擇;二是對於某些核心課程,學生有權選擇班級學習,而學習其他課程仍在學校規定的班級內。

中國由於歷史原因,解放後幾十年來班級教學制佔據統治地位,對其變式——複式教學和現場教學有所研究和實踐。同時對個別教學研究也取得一定進步。

複式教學保留著班級教學制的基本特徵,它是由一名教師在同一時間對不同年級的學生,採取直接教學和自動作業交替的方法進行教學活動的教學組織形式,適用於農牧區小型學校。

複式教學的編制有單斑、雙班和多斑等形式;課目編排有同科目、異教材,同時間、異科目,同教材、異程度等形式;座位排列有橫列式、縱列式、塊塊式、活動式、相背式和秧田式等形式。基本要求是自習與正課相搭配,直接教學與自動作業相結合,抓好常規訓練。

現場教學基本保持班級教學制的特點,但在教學活動場所、人員、時間、手段和活動力式等方面的選擇與安排上不同於傳統班級教學制。其理論根源於對馬克思主義教勞結合思想的片面理解,直接受蘇聯生產勞動教學的影響,一度發展為“開門辦學”和“典型產品組織教學”。

在程序數學影響下,自1964年始對個別化教學進行研究,如數學自學輔導實驗研究(盧仲衡等)、小學英語程序教學實驗研究(劉靜和等)、小學識字程序教學實驗研究(佟冬泉等) 、小學算術分數部分程序教學實驗研究(茅于燕等)。這些實驗均對程序教學有所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