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在课程设置上除所有专业必须学习四大系列的教育类课程:教育学与学科教学论、心理学与心理辅导、现代教育技术、教育见习与实习外,学生还可根据自身兴趣和需要选课,学分修满即可获取学位。正是出于这些富有弹性和活力的教师培养模式,使师范院校招生制度和培养模式在初期阶段与普通院校看齐,在策略上,逐步地、分层次地向综合性大学转型,不仅在教师培养体系中引入了竞争机制,也使教师来源和师范院校学生就业渠道具有更宽的口径和更大的自主性,有利于师资培养层次和规格上多元化与合理性的分流。

我国现阶段职后教师专业化教育模式主要是技能熟练型,它主张教师职业同其他专业职务一样,将专业属性置于专业领域的科学知识与技术的成熟度,培训的目的主要是查漏补缺,注重理论知识的形成,教师在短训时间内主要是听课记笔记,而他们最喜欢的实际问题解决、自我反思等活动根本难以完成。而反思实践模式则主张教师的专业成熟度是凭借“实践性知识”来加以保障的,实践性知识是依存于有限情境的经验性知识,较理论知识而言缺乏严密性与普遍性。它作为一种案例知识而积累和传承。它是以实践性问题的解决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知识。它是作为一种隐形知识发挥作用的。它是一种拥有个体性格的“个体性知识”。强调对实践的创造和反思。这两种模式各有长处,我们应将两者更好的整合起来,扬长避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