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原始社会里.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文化科学知识落后,教育还处在萌芽状态。这一时期的教育既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也没有专门的教师和书本教材,主要是靠年长一代的言传身教。
随着社会生产和思想文化的发展,原始社会晚期的教育活动进入了一种新的状态。其主要表现有如下几点:首先,教育的目的更加明确了,主要是把整个青少年一代培养成为合格的氏族成员。他们的基本条件是:能够根据社会分工在某一生产部门内从事一定的劳动;能严格遵守氏族内部的道德规范和风俗习惯;能积极参加氏族内举行的各种活动和对外的“军事”行动。其次,教育内容更加丰富了。由于生产领域的扩大和生产技术的进步,烧制陶器、容器、纺织和编织等方面助工艺都达到了一定水平。因此,对生产技术的学习必然成为当时的重要教育内容之一。由于社会生活的进—。步复杂化,宗教、道德和艺术等活动更加丰富多彩。因此,广大青少年一代除向成年入学习生产劳动技能外,还必须熟悉氏族内部的信仰和风俗习惯,并积极参加这些方面的活动。另外.由于部落联盟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军事训练也已成为当时的主要教育内容。最后,教育形式更加多样化。年长一代对广大青少年的教育.除在各种社会活动实践中进行外.随着语言、思维的发达.口头传授的方式越来越广泛.如通过各种谚语、歌瑶、故事、神话等向广大青少年传授生产劳动知识、宗教知识及道德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