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靈感出現後的精神狀態來看,它具有專注敏捷、亢奮緊張的特點,甚至達到入迷而忘我的境地,以至有人把它看作是一種“瘋狂”或“迷狂”。奧期本在《論靈感》中就指出邊“據說德摸克利特曾斷言:詩人只有處在一種感情極度狂熱或激動的特殊精神狀態下才會有成功的作品。而這種情緒上昂然自得的特殊精神狀態被認為是一種瘋狂,並且在習慣上總是把它看作是與一個人在控制著他的全部機能時的那種正常狀態相對立的。柏拉因接受了這種詩人必須迷狂的理論,並且還為它增添了一種著魔狀態的超自然學說。”其實,所謂迷狂狀態,就是靈感出現之後高度的專注敏捷、極度的亢奮緊張狀態,並非真正的迷狂,而是作家在創作中廢寢忘食,聚精會神於藝術形象購創造,暫時地入於其中而撤開了周圍環境中的一切,以致完全“忘我”。肖洛霍夫的一位朋友曾描述過肖洛霍夫寫作《孵靜的頓問》時的精神狀態。有一天他們一起去釣魚,他寫道:“肖絡霍夫把魚鈞投出去以後,口里合著煙斗坐在頓河岸上。他—動也不動,絲毫也不理睬別人的談話,問他什麼也得不到他的回答,他沉靜地凝視著水面,對周圍環境冷漠的緊張態度使他的同伴非常驚訝。他的同伴注視著肖洛霍夫的一舉一動。最後,肖洛霍夫從忘神的狀態中彷彿清醒過來,開始收拾起漁具,路回家,就整夜地埋頭寫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