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模仿到創造,既是對學習作文的經驗總結,也是指導作文的途徑,無論是一般文章或是學術論文的寫作者,都必然會有這樣一個過程。我們觀察歷史上一些文章大家成為“大家”的過程就可以發現:他們無一例外都是學習前世名家的文章,取人所長而成功的。朱烹說過:瀆得韓(愈)文熟,使做出韓文的文字;讀得蘇(賦)文熟,便做出蘇文的文字。因為名家的名篇部是大師的深刻思想與高超寫作技巧的結晶。它們本身就在告訴我們的文章到底怎樣寫才好。所以,為了學會寫作學術論文,我們平時就要盡可能有選擇地多讀一些典範的文章,細心揣摩,吸取營養。然後以之為藍本,再用相近的材料和手法去仿寫,並拿來與範文作比較.找出自己的不足之處加以改進。這樣,讀很多了,仿得多了,自然能從中倍出道理,學得技法,寫作的效果就出來了。

但是,寫作是一種創造性的勞動,學術論文的寫作更是嚴肅的科學研究.剽竊和雷同歷來就是大忌。我們說模仿是引導寫作人內的一個重要環節,但模仿而不如襲,這也是古訓。這裡強調的是:模仿的目的在於吸取人家的精神,最終走上獨立創作的道路。所以,我們必須正確處理模仿與創造的關係——既要學習前人,又要有別於前人,甚至超過前人。只有採取這種態度,才有可能提高我們自己的寫作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