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評論家的回答中發現他很清楚我是誰,甚至提到我的名字。 審查員如何知道我的身份? 如何防止審稿得知我的名字?

答:大多數期刊文章都要求作者以匿名方式提交論文,以確保期刊是三重盲目的,並且審稿和編輯無法直接透過手稿知道作者的身份。

一般公眾會比較匿名審查手稿的步驟,例如刪除個人資訊,例如第一頁名稱,但還有其他您不知道的步驟。 在某些層面,有些人對匿名審稿應採用什麼最佳做法表達了不同的意見。 除了從報紙上刪除姓名的最基本步驟之外,還有什麼方法可以審查匿名審查文件?

許多作者在他們的作品中包含感謝的話,通常在第一個或最後一個註腳,以感謝所有在寫作過程中幫助他們的人。 此部分應該完全移除,並用 “謝謝” 這樣的字來標示刪除。 在我看來,提及某人對文件的貢獻也應該從整個文件中刪除。 除了一般的恩典,在內容中,您還可以感謝某人的特定論點,這也必須進行編輯。 像是 “馬克陳指著我說話” 必須進行修改,因為他們可能會不小心向讀者透露自己的身份。 (例如,有些分欄有小圓圈,所以審稿人知道作者絕不是珍妮張。) 然而,只需將原文更改為 “在對話中指向我”,就可以帶來良好的匿名性。

檔案屬性:

文書處理軟件通常會自動記錄您的身份,例如您的姓名,組織,電子郵件等,而您不會注意到它。 您可以在 “文件屬性” 功能中找到此資訊。 在您的電腦上開啟任何 Microsoft Word 文件,並遵循檔案 → 屬性尋找此資訊的路徑。 將評論提交給匿名評論時,請記得刪除此資訊 (移除這些屬性的程度和困難程度會因軟體版本而有所不同)。 即使有些期刊明確要求作者檢查這些資訊,大多數提交審稿仍包含這些資訊。

自我引用:

作者通常是指他以前的作品。 由於研究項目通常以前的作品為基礎,因此作者通常需要引用他們以前的作品。 然而,這些參考文獻在匿名審查過程中應該被隱藏。 如需標準做法,請參閱上面的感謝說明。 短語,如 “正如我在陳 2011 年認為,” 應該改為 “正如我所認為的”。 不過,這種做法可讓檢閱者識別較小子網域中的作者。

我認為有一個更好的方法來處理自我約會:重新編輯文章,不要在自引文章中使用第一人稱。 這將結束需要改變 “正如我在 2011 年認為” 這個短語的必要性。” 而不是 “正如 chen(2011)認為。” 雖然作者需要更多的努力,但他可以避免只是刪除作者的姓名而引起的疑慮。 我認為這種方式雖然不完美,但是對付自我約會的最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