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發展,宏觀上是人類的發展,微觀上是個體的發展。人類的發展從蒙昧到文明,教育成為承載文明的主體;受教育從特權到義務,教育逐漸成為人們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從原始階段為了生存、古代社會為了維護政權、近代為發展經濟、現代追求人自身的完善的發展軌跡來看,人與教育的關係始終處在動態的變化之中,但一條明顯的發展規律是,教育日益從功利型的“社會中心”行為,向實現人的價值、發展人的個性、自由(自覺)服務社會的方向邁進。

人總是某個社會形態下的人,人性的改變、人的發展與社會的發展、環境的變化總體上是一致的。即使“上帝”也是人類創造的“超人”,本質上仍是人性的反映;“烏托邦”、“大同世界”是過去人們嚮往的社會,但它們的實現只能寄希望於後入。建國前。我國有許多愛國學者大聲疾呼“科學救國、教育救國”,但是最終只有融人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民主革命的實踐中才建立了新中國。國家的發展、強盛離不開科技和教育,但是科教並不是興國的全部,國家的發展是社會的政治、經濟、科教等綜合作用的結果。所以,教育及其人的發展必須充分考慮社會發展的現實性和可能性。人向什麼方向發展,發展到什麼程度,這是由具體的歷史條件決定的。春秋戰國時期,政治經濟割據,文化教育流落民間,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秦漢以降,中央集權,思想統一,開始獨尊儒術,綿延一千多年;進入20世紀,西方文明——民主和科學開始在中國大行其道,各類人才大量湧現,加速了中國的現代化進程。沒有一定的歷史條件,就不可能有人的相應的發展。當然,同處一個時代的人由於所處地位不同、活動不同,發展也不平衡,但不管什麼人都是歷史的人,有其局限性,不要苛求古人,不要塑造“神人”,也沒有所謂的“完人”,要立足現實、面向未來,培養時代需要的全面發展的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