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确定分析单元:
内容分析单元就是内容分析所要具体统计的最小单位,它决定一项内容分析要统计什么、为何统计,所以直接影响到整个研究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贝雷尔森指出内容分析有五种基本的分析单元:关键词或专门术语、主题、特质、段落、篇目。
分析单元的确定首先必须与研究目标相切合,即它们是回答研究课题所必需的F 其次也应注意到操作上的可行性,即所确定的分析单元是容易辨认和统计的。确定分析单元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为特定的分析单元下一个明晰的定义,以便人们严格地依此操作和辨认。

2. 制定分类标准:
内容分析的核心就是通过某一标准来对媒介的信息内容进行分类统计。
常见的分类标准有:题材(即”说了什么”)、体裁(即”通过什么形式说的”)、倾向性(即传播内容所显示的赞成、中立或反对的立场和态度)、主题、时效、价值取向,等等。判断一个分类标准是否可靠、有效、合理,主要有三条标准:完备性、互斥性和一致性。完备性指分类标准的制定必须能够涵盖所有预定要分类的分析单元,使所有的分析单元在这个分类体系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位置”。如果确有难以划类的特殊的分析单元,可增加一个”其他”类别将其”收编”,但如果划入”其他类”的单元数超出总单元数的5% 以上,就说明在分类标准上可能有重大疏漏,有必要重建分类的标准体系。互斥性指的是在特定的分类标准下,每一个分析单元只能划入一个类别中。如果发现某个分析单元可以同时划入不同的类别,就说明分类标准不严密,缺乏互斥性,需要重新加以修正。所谓一致性,就是要确保不同的人都以同样的标准为分析单元划类。标准的内容分析一般需要3-6 名分析员,在实际操作前,应对其进行短期培训,通过试分析统一分类标准的学习、掌握,剔除那些容易造成分歧的分类项目。

3. 抽取分析样本:
绝大多数内容分析所面对的客体都是数量庞大的信息集合体。因此,有必要采用系统科学的抽样手段从中选取一部分能够代表客体的”代表团”作为内容分析的实际分析对象。内容分析的取样过程一般包括下列三个步骤:
(1)抽取特定的”媒介样本”。如果研究我国报纸对某一重大事件的报道,不可能将全国2000 多家报纸统统拿来分析,一般应按全国性报纸、省报、地市报进行分层抽样,以一个数量不大的”媒介样本”来代表全国报纸的总体。
(2) 抽取特定的”日期样本”。进入样本的媒介,其报道内容的数量依然十分庞大,还需要作进一步抽样。”日期样本”的抽取根据分析目的不同有两种方法:如果对某一特定事件的报道作分析,一般用”指定法”进行日期的抽取;如果要反映一个时期媒介报道内容的结构、特征,适宜采用”日历法”进行日期的抽取。
(3) 抽取特定的内容样本。如果内容分析只是针对某一特定的主题而展开的,就有必要在上述”日期样本”的基础上抽取与研究主题相关的版次、版块、栏目构成实行分析统计的终级样本一一”内容样本”。至此,抽取分析样本的工作即告完成。

4. 实施统计分析:
常用的统计分析指标有绝对数(频次)、百分比、平均数、相关系数等。统计的方法主要有两类:
①对某种分析单元出现的频次进行计量;
②对某种分析单元在媒介中出现的形式(字体、套红、花边等)、位置、篇幅进行加权处理,并在加权赋值的基础上进行计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