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面,從絕對量上看,新時代的經濟杜會進步要求社會成員自覺成為不斷接受新知識、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的新型公民,成為不斷學習的實踐者,整個社會成為學習型社會。另一方面,從相對量上看,知識更新加速是21世紀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國際權威機構調查認為,當前人類科學知識是每3至5年增加一倍,這意味著大學生在讀期間學到的知識在畢業時就會出現老化、折舊、縮水和過時的問題。因此,大學畢業不再是受教育的終結,而只是另一種學習的開始。現在全世界的學科門類巳達2000多種,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人類知識更新的速度也在空前加快。如果把急劇增長的網上信息考慮進來,個人知識更新的緊迫性將更加明顯*如今在發達國家,由於新產品、新技術不斷湧現,人們的工作變動也越來越頻繁,因而需要經常更新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教育和學習終身化正是對這一時代特徵的直接回應。 OECD幹事長瓊·克勞德·帕即(Jean Claude Paye)強調,“未來的經​​濟繁榮、社會和諧都有賴於對人們的良好教育……OECD各成員國的教育部長一致相信,貫穿終身的學習已經成了豐富人生經驗、促進經濟增長和維護社會和諧必不可少的因素。”

這樣,無論是從絕對的“人數”還是相對的“人次”上來考察,接受高等教育需求考趨升。也就是說,經濟社會的發展呼喚大學成為所在杜區的知識資源中心和終身教育的基礎,改精英教育為大眾教育,改狹隘的偏科教育為專才和通才結合的新副教育,以便在全社會營造與時俱進的學習氣氛。發達國家的實踐表明,大學正在進一步演變為杜區信息資源中心、教育培訓中心、知識創新與傳播中心,並努力為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更多需求者提供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可以肯定地說,當代高等教官將充分發揮技術進步給教育產業所帶來的優勢和便利,積極擴充教育資源,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努力實現教育的大眾化,更多更好地造就符合時代要求的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