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的”效度”这一概念是用来评价研究报告与实际研究的相符程度,不像定量研究是对研究方法本身的评估。”当我们说某一结果的效度比较‘高’时,我们不仅仅指该研究使用的方法有效,而是指对该结果的表述再现了研究过程中所有部分、方面、层次和环节之间的协调性、一致性和契合性。” 定性研究的效度检验与定性研究的其他方面-样,不可能按照某种严格的、预定的程序被生产出来,而只可能依赖研究中的各种关系因素。有个比较便利的方法就是”证伪法”,即只要找出研究报告中的反例即可。有很多学者提供了一系列的定性研究”效度”的检验表,约瑟夫·麦克斯威尔提供的效度检验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高度的、长期的投入,具体可以看研究者和被研究对象接触的时间、接触的广度、接触的频率等,可以侧面了解研究者对研究对象了解的多少和深入程度,从而判断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2) 丰富的数据。丰富的数据来源于特定、具体的事件进行详细而生动的记录,定性研究使用归纳法来详细描述事件的细节,以保持其完整性和多面性,必要时提供历史文化背景来帮助读者了解某个事件的意义。

(3) 受试者核准,比如访谈资料,最好在把访谈转化为文本之后,让受访者核实一下,需要注意的是,受访者的反馈和初次访谈的内容都应该被看作验证你的观点的具有效度的证据。

(4) 干预,正式的干预措施经常被应用到定性研究中,进而通过比较获得解释。

(5) 寻找不一致的证据和反面的案例。

(6) 三角校正法,也就是采用多种方法收集各种个体和情境的信息,尽量使用多个研究者、多种数据来源和多种收集数据的方法,获得研究对象多个方面的资料,并使研究者和资料间能够五相印证,以提高该研究结论的可靠性。

(7) 准统计分析,很多质性研究的结论都具有定量研究的色彩。”任何关于某个具体现象在某个情境和群体中是典型的、罕见的或者常见的观点,本质上都是定量的,因此,需要定量证据的支持。Becker 发明了‘准统计分析’一词来指对一些从数据中能够获得的简单的数字结果的使用。”

(8) 比较。此外,还可以对数据收集过程进行详细描述并加以解释,从而使读者了解研究者的研究过程和心路历程,以及应用高超的语言技巧和修辞技巧来描述事件的逼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