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性研究想從研究對象的角度來獲得對行為、事件的解釋性理解,研究過程具有很多的主觀因素,尤其是研究者的個人因素、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對研究有很大的影響。
研究者個人因素主要有性別、年齡、文化背景、種族、社會地位、受教育程度、個性特點、形象服飾,等等。比如,一個20 歲左右的研究者就不是很容易去理解一個飽經滄桑的老者的內心世界。研究者個人在研究中扮演一個什麼樣的角色也會影響研究結果,如研究者到底是觀察者還是參與者,參與的程度有多少,是否要公開身份等。要注意,如果研究對象知道他們被人研究,就可能在某些方面修正自身的行為。首先,他們可能驅逐研究者;其次,他們可能會修正他們的言論和行為,表現得比原來的做法更值得尊敬;第三,社會過程的本身可能會產生激烈的變化。一旦參與,在參與中扮演什麼樣的角色也會影響研究,比如對編輯部文化的研究,作為編輯、記者、部門主任、還是報社編委會成員來參與觀察,可能獲取完全不同的資料和感受,能夠觀察到的東西也完全不同。當然,研究者到底扮演什麼角色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標準,必鬚根據對研究情況的了解和自己的判斷來做決定。
還有就是研究者與研究對象之間的關係,比如親疏程度等,也會影響收集到的資料的可靠性,以及能否深入到研究對象的生活中成為”局內人”等問題。此外,研究環境也會影響研究結果,最簡單的比如不同的環境,你的表現就可能完全不同,訪談得到的回答也可能完全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