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文經投稿後,若直接被編輯拒絕,好處是我們可以馬上知道結果,並尋找別的期刊投稿。壞處是因為沒有評審的意見,所以不知道自己為何被拒絕。直接被編輯拒絕的原因或許和文章的品質無關,有可能是期刊已累積了一定時間要出版的論文數量,必須等到已經被接受的論文全數出版後,才會再接受出版新的論文。

有可能是期刊最近已出版數個同樣主題的文章,雖然我們的論文品質可能比較好,但為了要保有主題的多元性,還是拒絕。亦或是編輯本身不喜歡投稿的論文主題或是寫作風格(如果我們有閱讀過投稿需知或編輯的信,這應該不會是問題所在)。

一個重要的判斷方式即是:直接被編輯拒絕時通常不會有評審意見,但是學生有時會寄信給編輯,堅持要求提供評審的意見。然而,請記住,如果編輯認為評審意見有建設性的話,一定會一併寄給原作者。因此,如果沒有評審意見,可能代表本來就是沒有,或是代表評審意見太過有敵意,以致於編輯認為不需要讓我們看到這樣的評論,我們應該要為編輯的作為心存感激。別堅持一定要看到什麼報告,通常這些報告只會令人沮喪也毫無幫助;尋找其它期刊投稿就是了。

準備玩「乒乓」

不同的期刊可能會有不同的評審意見,有些研究人員認為,除非有「買家」出現,也就是編輯真的有興趣出版我們的文章,不然不建議修改論文。也就是說,不需要一被某家期刊拒絕就修改文章。有些研究人員,特別是社會科學相關的研究人員,一開始投稿時就準備四封信函,若第一家期刊拒絕了,在被拒絕的同一天就馬上投稿至下一家期刊。除非審查意見看起來出版很有希望,不然被拒絕時不要立即修改文章。但是若四家期刊都拒絕,表示文章內容有重大的缺失,這時候就要好好找出問題並解決。

避免投稿至一直拒絕我們的期刊

假設某期刊已連續拒絕我們三次了,暫時不要投稿至該期刊,因為編輯還是會記得投稿論文內容的缺點。我們所能做的就是等待,直到有新的編輯被指派。再者,姓名通常會洩露我們的性別、種族及國籍。若是有充份的理由讓我們相信是因為性別、種族或國籍而被歧視,可以考慮使用名字的首字母,而不要把名字拼寫出來。直到文章被接受後,再顯示自己的全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