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作為人的大腦的功能並不是互不相干的,在藝術創作中,也不意味著只有形象思維而排斥抽象思維。實際上,形象思維和抽象思維既有區別,又有聯繫,既有差異性,也有同一性。作為人類的思維形式,它們那是客觀存在的反映,都依賴於實踐,並且都經歷由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飛躍,達到對客觀世界的本質的認識和把握。這種種同一性就決定了它們之間相互聯結、相互滲透、相輔相成並且相得益彰的關係。因此,在藝術創作中處理好這種關係有重要意義。

首先,它可以使作家的整體思維能力得到發展,使理性的力量與形象的思考平衡起來。嚴羽在《滄浪詩話》中說“詩有別材,非關書也詩有別趣,非關理也。而佔人未嘗不讀書,不窮理。”意思是說:詩歌創作有自己的思維特點,與一般的寫書說理有別。但讀書窮理卻並不妨礙創作。也就是說,抽象思維能力的培養和提高並不妨礙形象思維,反而有助於形象思維。文學史上真正的大家,幾乎同時是卓越的思想家,這便是一個明證。高爾基指出:“藝術家應該努力使自己的想像力和邏輯、直覺、理性的力量平衡起來。”所謂“理性的力量”也就是抽象思維的能力。

其次,可以幫助作家對創作素材進行分析、提煉,對作品主題開掘深化,反復改修.更趨完美。作家在創作過程中,一方面緊張地進行形象思維,創造形象;一方面也又要對自己的作品進行認真而仔細的評定。他既是文學家,也是批評家。他在創作時是熱情激蕩的,主要用形象思維;而他在審視自己的創作時,則是冷靜的,主要用抽象思維。當然,抽象思維中也伴著形象思維,而形象思維今也滲入了抽象思維。這種相需為用的狀況,可以使作品達到更高的思想和藝術成就,取得更好的社會效果。

總之,抽象思維和形象思維都是在統一的世界觀指導下的思維活動,兩者不存在誰從屬誰的問題。所謂形象思維要以抽象思維作指導的說法是不能成立的,而所謂形象思維不容許抽象思維滲入的觀點也是錯誤的。實際上;在藝術創作中,形象思維為主,抽象思維為期;而在科學研究中,抽象思維是主要的,形象思維則是輔助性的。兩者相互為用,各有所重,這便是它們的基本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