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国社会与教育的发展史,可知上述现象是有其深刻的历史根源和社会背景的。诉诸中国教育发展史,可以说我国的现代教育就是在“富国强兵”、“周存救亡”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为了“师夷长技以治夷”,人们往往着眼于能够制造“坚船利炮”的实利知识,而视那些不能立即见效的人文知识为“无禅实用”。而这样的认识与我国传统的“读书做官”观念相结合,就形成了我同教育领域中深厚的功利主义教育传统。另外.由于现代知识基本上都是以概念、逻辑、推理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知识,学习这些知识对学生的人格及道德修养并没有价值和情感方面的引导和支持,或者说与学生的道德及人格修养没有多大关系,但却能够使人们从这些知识的学习中得到许多实利性的好处.从而促成了科学主义的盛行。这样的教育传统形成了这样的逻辑:亦即读书能够使人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而且就是为了升官发财,出人头地。而学习中的人格修养、道德培育、能力提高等行为,就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然而,这无疑是对教育的误解和错觉。教育作为“使人成人”、使社会文明、进步、美好的价值性事业,承担培育学生高尚品德的职责可以说是不言而喻和天经地义的。教育在培养学生高尚品德和职业能力关系的问题上,套用英国法学家戴雪描述宪法与公民关系的话(不是宪法赋予了公民的权利和自由,而是公民的权利产生了宪法),就是不是教育是否或能否培育学生的高尚品德,而是教育本质上就是应该培育学生的高尚品德的。因为这是社会文明和进步的基础和条件.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理由,也是教育具有尊严、地位、价值的原因。否则.教育就不是教育,学校就不是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