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化的方法是多種多樣的,也無一定的程式和套路,從優秀作家創造典型的成功經驗中,大致可以歸納出兩種最基本的方法。一種是廣泛地概括、集小生活中的大量素材以塑造典型的方法,照魯迅的說法是“雜取種種人,合成一個。”照高爾基的說法是:“文學家如果能從二十個——五十個,不,幾百個商人、官吏、工人的每個人之中,抽取出最特質的階級的特徵、習慣、趣味、動作、信仰、談風等—一拿來統一在一個商人、官吏、工人身上,那末,文學家就可以藉著這樣的手法,創造出’典型’來。”這種方法在創作中較為多見和常用。魯迅在《我怎麼做起小說來》一文中講到自己創作的情況時論“所寫的事蹟,大抵有一點見過或聽到達的緣由,但決不全用這事實,只是採取一端,加以改造,或生髮開去,到足以幾乎完全發表我的意思為止。人物的模特兒也一樣,沒有專用過一個人,往往嘴在浙江,臉在北京,衣服在山西,是一個拼湊起來的角色。’採取這種方法,需要作大量的集中、概括、提煉的工作,要有更多的想像和虛構。對於現實主義作品來說,這樣的典型更具“熟悉的陌生人”的特點,以至成為某種具有普遍性的“代名詞”,如阿Q.孔乙己、樣林嫂等典型人物主要便是用這種方法塑造的。對於浪漫主義作品來說,則更具理想化的色彩,性格特徵更富於奇異性和獨特性,如《西遊記》中的孫悟空、豬八戒就是這樣。再有一種方法是在某個人物原型的基礎上,適當地吸取其他素材加以融合,塑造為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