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清末,中国就有龚自珍等人意识到旧有君本价值的缺陷,倡导人本理念。新文化运动时期更在民主与科学口号下的人本教育中得到重申和再强调。1981年后的开放与解放思想使一些人产生了争取主体性地位的需要、愿望,并具有这样的胆识、能力、意志,确立了追求主体性的价值目标,这使国家主义教育现在中国受到不指名的质疑。对外升放和经济发展需要调整对教育工具性的态度,改革倚仗权威的教育模式及注入式的教育方法,确立教育自身尤其是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

中国教育的当下状态和学生的真实处境也在挑战着国家主义教育理论和实践基础。这一处境集中表现在学生与家长、与教师、与同学的三种关系和一个尺度上。在家长面前,学生成为显示自己家庭教育成功、社会地位、生活幸福的尺度。在教师面前,自从荀子倡导师道尊严,这一传统维系了2000多年,学生不仅要对教师表现服从,还是显示教师教学业绩的筹码,学生成绩好则不仅获得荣誉,还能获得晋升和经济利益;学生成绩差轻则感觉不光彩,重则受罚。学生之间关系的依然不完全平等、通常的情形是学生干部高人一等,父母有权有钱的学生在班级中占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可优先享用学校的各种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