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教育理念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演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师的教育理念在保留一些基本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新的教育理念,这种新的教育理念还会烙上具体历史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等因素的印迹。

古代教师的教育理念是与古代社会的政治特质保持一致的要表现为权威主义、功利主义和精英主义等理念。

所谓权威主义,是指将学校视为一种权力的实施机构,在这个机构当中,有权势者(教师、教育管理人员等)对无权势者(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在中国,教育理念中权威主义的产生,源自于我国古代专制主义的政治特质和教育领域中“政教合一”的形式。早在夏商周时期,教育便被视为与政治密不可分的一项工作而备受最高统治者的关注,“官师合一”既是重视教育的表现,又是使教育者和教育内容保持权威性的需要。后世儒家学者荀况是从理论上系统阐述教育领域权威主义必要性的始作俑者。在他看来,在教育领域要形成稳定的秩序,应该采取“合礼”的运行制度,一方面重视教师传授的以“礼”为核心的教育内容,即所谓“重道”,另方面还应尊崇教师的权威,师生关系就如同君臣关系,教师对学生拥有绝对的权威,学生对教师的教导亦步亦趋。后来历代封建王朝的统治者出于巩固专制政权的需要,不仅实践了荀况的理论,而且以法的形式进一步强化教育内容的神圣性和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的绝对权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