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是“育人”,非其他;高等教育是培育對社會負責的高級專業人才,而非其他。而人是有感情的,有思維能力的,有精神境界的,有個性的,或者概括地說,是有人性與靈性的,是有“靈魂”的。因此,教育正是化育人的靈魂的“靈魂工程”,升華人性,啟迪靈性。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孔子指出,“君子不器。”《禮記·學記》指山,大道不器。隻有不器的君子,才能掌握不器的大道。器是無感情、無思維能力、無精神境界、無個性的,或者說,無“靈魂”的:再好的“器”,即使是勝過“深藍”機器人的更“智能”的機器人,它也沒有任何靈魂;一旦超過人們給定的數據庫、知識庫、程序以及有關軟硬件所賦予它的能力,它決無其他新的能力與作為。

教育是“育人”,而非“豢養”家禽家畜,非“豢養”寵物。禽、畜、寵物有的可能有某些感情,但人的感情更復雜和豐富;禽、畜、寵物有的可能有某些所謂的思維能力,但遠遠不及人的高超,且決不能創新。

教育是“育人”,而決非要育“高大”、“俗子”或“蠢材”、“呆子”,高等教育更不應如此;教育是“育人”,是育“好人”以利人,而決非育“壞人”來害人,高等效育更應如此。壞人感情卑鄙,靈魂腿故。如果思維能力低下,危害還有限;如果思維能力超群,“靈魂”不僅丑惡,而且危險;越有才,越危險。無才,則無知、愚昧;缺德,則卑鄙、無恥;缺德而有才,則比缺德而無才,更卑鄙,更危險。在科學技術高度發達、科學技術這把“雙刃劍”的刃極度鋒利的今天,更應面對現實,深思未來,極為嚴肅地思考“教育特別是高等教育應培養什麼樣的人,培養為誰服務的入”這一嚴峻而重大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