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認識教育過程的特點,還必須研究教育活動的結構。事物的質是由結構決定的。教育活動過程與生產勞動過程以及一段的認識過程的結構不同,因而其特點和目的也不相同。

勞動過程的結構要素是: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資料。勞動過程就是勞動者通過自己的有目的的活動,借助於勞動資料,作用於勞動對象,使之發生預定的變化.其結果是產生出適合人的需要的物質產品。在生產勞動過程中,一方是人,一方是物.是人與物之間的聯繫和作用的過程。在這裏.具有主體性質的只有勞動者一方,勞動對象是被加工、改造的純粹的客體。

而教育過程結構則不同。它是由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內容、教育手段等組成的。教育過程就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社會的要求,通過師生雙方有目的有計畫有組織的各種教育活動,把教育內容內化為受教育者的知識技能和思想品德,改變了受教育者的原有狀態,促使其身心發展走向社會化的過程。教育過程的結構表明,在教育過程中,一方是人,另一方也是人,是人與人之間發生聯繫的過程。而不是生產過程的“人——物”過程或“人——機”系統。

教育過程也不同於人的一般認識過程。在一般的認識過程中,作為主體的人是直接地自覺地認識客體,發現規律。教育過程中受教育者的活動是學習.是學習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作為教育對象的受教育者是缺乏經驗和知識的.所以才需要具有豐富知識和經驗的專門教育者來指導。教育過程中的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反映著知與不知,多知與少知的矛盾。教育過程要有專門教師進行組織和領導,這也是教育過程所具有的特殊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