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單個作品來說,這種交流有三種方式。一種方式是讀者在同一次閱讀作品中與作品進行交流。如讀《紅樓夢》,隨著閱讀的進行,我們漸漸地形成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等人的形象,把握到他們的性格、他們在作品中的作用與意義。同時隨著閱讀的進行,我們又不斷地把我們形成與把握到的東西返諸作品,一方面檢查、修正原來的印象,另一方面根據新的內容增添新的東西。第二種方式是讀者數次閱讀同一部作品與作品中的形象進行交流。文學作品的接受從總體上看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不可能一勞永逸。對同一作品的接受、與同一作品的交流也可以反復地進行。自然,每一次交流中,讀者的知識難備、精神狀況、閱讀的注意點、交流的結果等都是不一樣的。但也正是這些差異,使讀者能夠多側面地把握文學作品,更深入地理解它。第三種方式是讀者閱讀作品,把握作品中的形象之后,回到生活中繼續對其進行解讀。如前面提到的魯迅閱讀《思舊賦》。他年輕時沒有讀儲,后來在生活中逐漸讀懂了這部作品,這也是一種交流。自然,這三種交流方式也是互相聯系的,比如,在同一次閱讀作品同作品中的形象交流的同財,讀者也可聯系生活實際,在生活的實際進行中理解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