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播是人與人之間的一種資訊交流活動。實現這種交流可以借助於多種方式,如書籍報刊、電影電視、無線電廣播、報告座談等等。這些傳播方式各有持點,也各有優點和缺點。與這些傳播方式相比.學校教育過程集中了各種傳播方式之優點.克服了其不足.以自己獨到的簡捷性完成著資訊轉移的任務。
傳播方式的簡捷性,首先表現為傳播的直接性。教育過程中師生之間的資訊交流主要是在特定的空間中。面對面直接進行的。教師不僅直接實現資訊的發送,而且直接進行與學生的對答。教師是資訊的載體和源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資訊傳遞不需通過任何仲介、中轉去完成。教育中雖有各種電教手段的運用,但亦離不開教師的言語說明。
傳播方式的簡捷性,還表現為傳播的簡便性。教師授課主要是借助口頭語言的講授、輔之以板書。良好的講授當然需要一番精心的準備和設計。但若僅就傳播方式來說,講授無疑要省去大量的時間和物質花費。一本書的出版,即使以最快的速度也要幾個月的時問才能產生傳播資訊的作用,且要花費印刷過程所需的各種支出。講授則不然,對於一個熟悉教材、富於經驗的教師無需花費幾個月的時間去準備一節課。因此,授課對資訊傳播的簡便性是電影電視的繁雜製作、書籍報刊的長週期發行所不能比的。
傳播方式的簡捷性還表現為傳播效果的即時回饋。在教育過程中,教師傳授的各種知識是否為學生所接受,是否產生了效果,可以從學生的反應那裏直接獲得回饋資訊,即教師對教育效果的瞭解是即時的。由於教師可以獲得即時回饋,因而也就能夠迅速對講授進行修正,選擇新方法,調換新的角度去進行及時的補救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