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述論文內容時,概括性要強

本科生論文答辯中,由於人數多,每個人所定的時間十分有限。答辯人對問題的回答,一定要高度概括,精簡明瞭,使用綜合的方式,提綱輩領,把要點表述出來就可以了,不必展開細緻的論證。在弄清所提問題的實質後,要快速而靈活地做出反應,以肯定的語氣和流暢的語言把自己的觀點、見解講出來。回答問題,要抓住要害,簡明扼要,條分縷析,有層次性。要防止語無倫次,東拉西扯。吐字力求清晰,聲調要造應會場情況,使所有的人都能聽到表述明白後,嘎然而止,不要猶猶豫豫.不要出現欲說還休,欲休又說的搖擺不定現象。有些同學總有這樣一種心理,以為成績高低與答的多少呈正比,於是在回答問題時,總喜歡拉拉雜雜,希望把想到的都說完,甚至不避重複。其實,這是一種誤解。

聽清問題的主旨和本意,再作回答,防止錯位

教師提問題時,要集中注意力,認真聽取,並將問題記錄下來切忌在未弄清題旨、題意的情況下匆忙作答。如果對教師的提沒聽清楚,可以當即提間,或請提問教師再說1遍,以便弄清題意切人正題。如果問題顯得寬泛、模糊,可以請提問老師做些解釋或者把自己的理解說出來,並問清是不是這個意思,等得到肯定的答覆,切實弄清問題的內涵所在後,再作具體回答。在實際操作中,由於種種原因,容易出現答非所問或內容偏離、語義錯位的現象。因此,答辯者抓住問題的要害和本質,答到點子上,是至關重要的,不可模棱兩可、似是而非地答題。

可以辯論和反駁,但不可拖延和強辯

論文答辯的過程,既是檢閱、考核的過程,也是學術思想交流商討的過程。答辯中可以出現辯論和反駁。辯論和反駁的問題一般屬於沒有定論的問題。在教師所提問題中,有基礎知識性問題,也有是學術探討性的問題。基礎知性問題是定型的,不具有商討性。而學術探討性的問題,沒有定論,可以互相切磋商討。當教師提出學術探討性問題時,答辯人可以展開辯論,反駁自己認為不正確的論點。這個論點,可能是教師自己的論點,也可能是教師引用的他人的論點。在反駁和辯論中事實上也在檢驗著答辯人的見識和水準。

有時,教師聽了回答後,還會進一步提間,以進一步瞭解答辯者的學識和見識。答辯人應堅持實事求是的原則,能回答多少就回答多少。如果對問題答不上來,可以說明自己的知識面有限,還未涉及所提問題。切不可強詞奪理,進行狡辯。事實上,答辯者被某個問題難住是正常的,本科是基礎性學習的階段,本科論文是科研的開端,對某個問題答不上來不足為怪。當然,與教師辯論要掌握分寸,盡可能採用委婉、謙虛的言詞請教、商量的口氣,不宜劍拔弩張,咄咄逼人。論文答辯是考核成績的過程,也是學習的過程。趁這個機會答辯人可以向教師學習、請教學術研究問題。答辯人應該態度虛,尊重教師,講文明禮貌。答辯結束時,無論答得好與差,言行舉止都應有禮貌。

昕取答辯委員會的評判意見後,需要分析、思考,反思成敗得失,總結經驗教訓。有的人答辯完成後,只關心成績如何,而對論文自身的成敗得失不再感興趣,這不利於自己的進步。要認真分析論文及答辯的整體情況,弄清可取之處,發現存在的缺陷和不足,尋找今後繼續研究這一課題的方式、方法和途徑。這樣,有利於發揚成績,糾正錯誤,彌補不足,使自己在知識、見識、能力等各方面有所提高。

答辯委員會的意見,主要針對答辯情況而予以評價。涉及辯時反映出的知識面的深廣程度,概括是否準確,論題有元意義所涉知識是否完備,見解是否可以成立,答間內容所達到的專業水準如何,思維的敏捷程度,思路的清晰、嚴密程度,語言表達的流利程度,解決問題的方法、能力如何,見解、觀點的可靠性程度及其學術性內涵,有無常識性錯誤,答辯的態度如何,等等。一般情況下就其中最能代表答辯特點及本人水準的問題,整理成幾條意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