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教育有引导风气的功能。在稳定与进步之间获得平衡。一方面通过传承维护一定的社会秩序;另一方面以理性、慎思、明辨寻求不断创新的方向与动力。对于个体而言,早期以接受他人经验为主,但又必须预留自主空间,培养自主思考的能力,成年之后则更多独立自主地寻求创新的机会,以培养判断、鉴别和思考的能力,在鉴别能力比较成熟的阶段才能参与政治活动。

中国儒家定于一尊后与政治权威相表里,儒家的更新受阻,质疑问难的创新仅能在民间畅行。中国历史上政教合一,“政”对于”教”的干扰和阻碍总体上远大于“政”对“教”的发展的推动,使得中国有悠久的教育历史,教育却一直比较落后,尤其是在工业革命后大大落后于欧美。

在基督教的世界也曾有过宗教控制教育的历史,世俗政权在将教育从宗教掌控下解放出来后,要求教育脱离教廷的权威,又喊出政教分离口号。美国的政教分离意在实现人的信仰自由,不愿只有基督教在内纳税人共同支持的教育体系中占有特殊的地位。从而保障人有选择信仰的自由,公立学校是公民纳税设立的,基督教虽是许多可以选择的宗教之一,但是基督教不应占有在公立学校传教的特权。

上述中西方的论据都说明,要想办好教育,教育就必须与公权力有明确的边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