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渡,是指段落與段落或層次與層次之間銜接和轉換的形式,它起到承上啟下、穿針引線的作用,使文章的內容連接得更緊密,結構更嚴謹;照應,是指文彥前後內容上的關照與呼應,它不但使文章的文脈貸通,還能強化文章的重點部位,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是文章的內容轉換時,需要使用過渡。
在議論文中,常常表現在某個邏輯段與另一個邏輯段的銜接上,特別是文章從總到分,或從分到總的轉換上。如毛澤東的《反對黨八股》一文,在總述了黨八股產生的歷史根源之後,由總入分,要分述黨八股的表現時這樣過渡:“現在來分析一下黨八股的壞處在
什麼地方。我們也仿照八股文章的筆法來一個’八股’,以毒攻毒,就叫做八大罪狀吧。 ”在詳細分析了黨八股的具體表現後,文章又從分到總轉換:“上面這八條,就是我們申討黨八股的​​檄文。 ”這佯的銜接,既使文簾層次之間有明顯的區別,又使上下文之間的勾連很緊密。
在記敘文小,內容轉換的表現形態更複雜一些。如時空的轉換、所敘事件的改變或人物的變換,都需要使用過渡的手段來銜接。例如沈從文的短篇小說《蕭蕭》,一開始介紹普通鄉下女孩子做新娘的情景:“…這些事想起來,當然有些害怕,所以照例覺得要哭哭,就義了。”接下來,小說要轉到對主人公蕭蕭的描寫上,就用了這樣一句話過渡:“也布做媳婦不哭的人。蕭蕭做媳婦就不哭。”魏巍的《誰是最可愛的人》講完了志願軍戰士一個對敵作戰的英勇故事後,寫道:“我們的戰士對敵人這樣狠,麗對朝鮮人民卻是那樣仁義,充滿國際主義精神。”很自然地過漢到另一個志願軍戰士搶救朝鮮和平居民的故率中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