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每一位在任的校長都期待在自己的任職期內做出成績,成為一位成功的校長,成為一位與學校發展歷史融為一體、促進了學校發展的校長。但是在學校教育發展的歷史長河中,並不是所有的校長都能如願。有的校長如過眼煙雲,被人遺忘;有的則平平庸庸,終了任期;有的校長任期未滿就被師生驅趕;有的因失誤不得不引咎辭職;有的辦學目標、理想還未實現即被免職。在學校教育改革浪潮湧動的當今時代,一些校長面對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也流露出“經費短缺愁煞人,’條子生’問題好焦心,會多檢查多好煩心,堅持正確辦學思想好艱難”的愁苦失敗心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一些校長的失敗?為什麼有些校長會由“失敗”走向成功,而有些校長卻由成功走向了失敗?當今的學校管理者,尤其是校長如何從失敗型校長之失敗中吸取教訓,避免失敗?這些都是具有重要意義的問題,值得人們深入研究和思考。
長期以來,我們在對校長之角色、素質、行為等進行研究時,一般是從兩個維度展開的:一是從應然的角度來研究校長應具備的素質,應具省的角色意識,放開展的管理行為等。二是從實然的角度對在任的校長進行一些以人口統計資料為主要內容,諸如年齡、性別、黨派、學歷、專業、任職背景等方面的調查分析,同時也包括對成功校長之成長規律、辦學經驗的調查研究。其中對校長應具有的素質等方面的研究,對成功校長之成功經驗的研究,似乎蘊含著一個邏輯,即不具備這些素質,不按照成功校長的經驗去做,就不會成功。因此也就自然地忽視了對“失敗”型校長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