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离了生活实际的课堂教学是枯燥的,不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很难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一些教师也在深刻地反省自己的教学,意识到要更多地关注学生,试图设计出《个性化学习设计指南》,为那些不适应制定好的课程的学生和那些声称“在学校学不到有用东西”的人提供教学支持。
现在中国普遍流行的教学模式是在18世纪由普鲁士人最先实施的。是他们最先发明了如今的课堂教学模式。普鲁士人的初衷并不是教育出能够独立思考的学生,而是大量培养忠诚且易于管理的国民,他们在学校里学到的价值观让他们服从包括父母、老师和教堂在内的权威,当然,最终要服从国王。
普鲁士教育体系在当时的很多方面都具有创新意义。这样的教育体系让上万人成了中产阶级,为德国成为工业强国提供了至关重要的原动力。基于当时的技术水平,要在普鲁士王国实现人人都接受教育的目标,最经济的方法或许就是采用普鲁士教育体制。德国教育在其国家工业化发展中所发挥的巨大作用,使得欧洲乃至整个人类目光投向那里,并学习德国的教育教学体系。
然而,该体制阻碍了学生进行更为深入自主的探究,对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有害无益。只是在19世纪,高水平的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也许不如思想上服从指挥、行动上掌握基本技能那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