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描寫、記敘、議論、抒情和說明等五種基本寫作手法變換時,經常要使用過渡。例如范仲俺《岳陽樓記》在描述了洞庭湖陰暗兩種氣候給過往行人帶來的不同感受之後,內描寫轉入議論,作者用了一個詞來過渡:“磋夫,子嘗求古仁人之心,或異二者之為,何哉?”這“磋夫”既是作者不得不發的感嘆,又是連接上下兩種不同寫作手法的過渡。孫犁的《荷花淀》,一開始是幾段非常優美的景色描寫,正編著席的水生嫂在這幅風景畫小間,美如天仙:“她保坐在一片潔白的雪地上,也像坐在一片潔白的雲彩上。她有時望望淀裡,淀裡也是一片銀白世界。水面籠起一層潛稱透明的男,風吹過來,帶著新鮮的徹葉荷花香。”接下來,小說要從描寫轉入敘述,作者這樣過股:“但是大門還沒關.丈夫還沒回來。”很自然地轉到對她丈夫的敘述上。

還有,當文章從概述到詳達,從順敘到倒敘、補敘或捅敘,總之,當文章採用的任何一種表現手法轉換到另一種表現手法的時候,都可能使用過渡的方法。當然,可能使用,並非一定使用,應該因文而異。文章的寫作有規律可脆,但義不能死守規律,全憑作者用心體察,用心感怕。寫得活,才是寫得好。

過渡的形式有三種,圳過渡詞、過渡句和過波段。如“總而言之”、“綜上所述”、“由此觀之”、“因此”、“所以”、“然麗”等等詞語,在文章個常常充任過渡詞的角色。過渡句可以在某段話的最後,可以在某段話的開頭,當然也可以日成一段。自成一段的過渡句,也被人看作過渡段,不過常見的過渡段要稍稍長一些。過渡段陳了起承,啟下的作用外,它自身還包含著一些較為具體的內容,如概括,下文的大意,或簡單提示下文的內容。是用過渡詞,還是用過渡句或過渡段銜接上下文,沒有一個必須遵守的標淮,一般要考慮文章的具體需要,如上下文的關係、整篇文章的風格、語言的節奏竿等。在寫作的時候,作者很少有這樣雙性的選擇.常常根據自己的語感做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