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大學宗教研究所碩士專班必須課程

論文寫作與指導 Thesis Writing and Academic Research

授課老師:曾慶豹

前言: 一位接受過完整訓練的研究生,必須具備了搜尋、評斷、閱讀和撰寫之能力。基本上,這些能力的具備還不僅僅是與「從事學術研究」有直接的關聯,不如說,它是一種對人的基本訓練,訓練他的專注、眼光、耐心和表達之態度,不管從事哪一種行業,生活在怎樣的環境裡,對自己做出要求的人,無不在上述的個人條件上做出更為嚴格的要求,這是一種對自己負責,對生活認真的態度,學術之訓練,即是如此(看來,很多「學者」未顯然只是「技術工匠」,而非有具有「生活態度」的人)。所以,勿把學術當作一種屬於少數「學者」的專業活動,因為我們也可以從一位「學者」所做出的學術成果看到其「態度」如何等等。 一切從態度做起。首先,要有恆心,尤其讀書做學問這件事,更是非有恆心就不得其果,路遙知馬力,學問是需要累積的;其次,要認真,或是專注,讀書做學問需要集中精神,注意小節,減少犯上基格式和筆誤的錯誤;第三則是誠實,講求學術倫理,應該尊重別人的研究成果,不應剽竊或不負責任的抄襲;最後即是謙和,專家不永遠是對的,知道自己的有限,學困而多學,多學更應謙虛。 本課程分作四個部份:1.閱讀和評論;2.論文格式與寫作;3.找資料、撰寫計劃書;4.發表和批評。 ․閱讀和評論:書籍的學科分類(人文或社會科學)?它是教科書、學術論著或工具書?怎樣閱讀一篇論文或著作?如何判斷它是一篇好的論文或著作?一本完整的學術書籍應該具備那些條件? ․論文格式與寫作:論文不同於一般的評論,其區別在哪裡?一篇嚴格的論文應具備何種形式的條件?如何展開一篇論文的寫作(從選題到架構)?其格式如何?如何構架出一篇論文的整體佈局?如何通過模仿而成長? ․找資料、撰寫計劃書:從何處找到我們想要的資料?什麼是一手的資料?什麼又是參考資料?如何分辨資料的優或略?人文學科與社會科學的寫作是否有所差別?質化與量化的研究有何區別?它們在方法上的異同是什麼?如何呈現一個研究主題?計劃書的基本架構該具備何種內容? ․發表和批評:如何寫作?如何訓練自己把握寫作的技巧和能力?如何口頭表達自己的論文?如何應對別人的批評?如何問問題和回答問題? 教學大綱 0. 引言:一門令人討厭的課,從找資料和買書開始(圖書館、網路、書店) 1. 怎樣閱讀一本書: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 2. 我的讀書和成長歷程:研究生和大學教師 3. 如何養成寫作的習慣:論文寫作與格式 4. 閱讀與思考:閱讀不同類型的論文並比較於幾篇論文的內容、架構和論點 5. 涉獵、判斷與熟練:到圖書館去搜尋或借閱一本書,告訴我們這本書的學術領域、價值和特色 6. 學習、興趣與能力:提交一篇上學期的作業,學習口頭報告,同學相互評論,明白自己的錯誤和缺點,檢查作業是否符合論文格式要求 7. 入門與完成:擬定一個完整的書面計劃書,並做口頭報告,且安排一位同學做評論 閱讀作品 余英時,《中國近代思想史上的胡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4 史學類 夏泉,〈澳門聖保祿學院研究〉,收入章開沅馬敏主編《基督教與中國文化》叢刊第五輯,2003 林轅,〈從東西洋考每月統記傳看基督新教早期(1807-1842)來華傳播〉,收入張先清主編《史料與視界—中文文獻與中國基督教史研究》,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9/11 彭滿圓,〈從《學仁》看趙紫宸的靈修觀〉,收入王曉朝主編,《趙紫宸先生紀念文集》,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5 聖經學類 黃根春,〈早期基督宗教從不同宗教文化中崛起—馬太詮釋猶太律法的含意〉,香港,《建道學刊》第二十七期,2007 河鏞國,〈瑪竇僱工比喻的意義—瑪竇福音廿章1-16節研究〉,《輔大神學論集》第126期,2000。 神學類 郭鴻標,〈當代五旬宗聖靈論評析〉,香港,《山道期刊》第七期,2001 周學信,〈潘霍華的非宗教基督教〉,收入曾慶豹主編《朋霍費爾與漢語神學》,香港:道風書社,2006 宗教學類 黃懷秋,〈宗教學之父馬克斯繆勒的宗教思想〉,台灣,《輔大宗教研究》第七期,2003 林本炫,〈「新興宗教運動」的意義及其社會學意涵〉,台灣,《世界宗教學刊》第三期,2004 其他類 葉敬德,〈教牧關顧下的輔導倫理〉,香港,《山道期刊》第十二期,2003 周惠賢,楊國強,〈生命教育與現代人的人格塑造〉,香港,《山道期刊》第十三期,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