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點是學術論文的靈魂和統帥,也是學術論文論證的對象和重心。所以,不少文章大師在總結寫文章的經驗時都強調”文貴立意” 。宋朝葛立方《韻語陽秋》記載:
坡嘗誨以作文法,曰”傳州雖數百家之聚,州人之所需,取之市而足,然不可徒得也,必有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錢是也。作文亦然。天下之事,散在經子史文中,不可徒使,必有一物以攝之,然後為己用。所謂一物者,意是也。不得錢,不可以取物;不得意,不可以用事。此作文之要也。”這段話形像地說明了文與意的關係。如j 熙載《藝概》中也說”古人意在筆先,故得舉止閒暇;後人意在筆後,故至手忙腳亂。”王夫之在《姜齋詩話》中又說”意猶帥也,元帥之兵,謂之烏合。”他們都強調了在動筆之前明確”意”的重要性。古人所說的”意”,就是文章的主題、主旨、要旨,在學術論文中稱之為論點。
一篇學術論文,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論點,就必然東拉西扯,雜亂無章,不知所云。一篇好的學術論文,首先要有一個新穎深刻的論點,這個論點能夠統攝全文所有的材料,並用恰當的結構,巧妙的表達方式和精確的語言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個完整的有機的藝術整體。可以說,在論文的寫作中,論點一旦確立後,從材料的取捨、結構的安排、表達方式的選擇,以至語言的錘煉等方面都必須服從論點的需要,一切為詮釋論點服務。
論點在學術論文中的作用表現在:
1.論點決定文章的價值:
文章分有無價值、價值大小和質量高低之別。學術論文的價值是文章的生命線,學術價值的含量成為人們衡量文章品位的首要條件,也是文章能否公開發表的一條重要標準。文章的學術價值與論點的創新度密不可分。凡是具有創新思維的正確論點都有一定的學術價值。何謂”創新論點”呢?其一,原創性論點。在文章中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發表沒有人發表過的觀點,解決前人尚未解決的疑難,填補學術研究某一方面的空白,而不是拾人餘唾,掉書袋,燙剩飯。
其二,補充性論點。由於物質世界和精神世界是紛紜複雜的,人們對事物的認識不可能都是一次性完成,這就給後人留下了補充的思維空間。一種新觀點提出後,在當時看來也許是完善的,但隨著學術研究的深入發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會逐漸發現原有觀點的不足之處,對這種不足提出補充性的意見,使原論點更加豐富和完善,這一具有補充性價值的論點亦屬於新論點。其三,匡正性論點。補充性論點是對前人研究成果的肯定和發展,而匡正性論點則是對已有研究成果的否定與糾正。匡正性論點的提出通常有兩種情況,一是對社會已經流行的說法或觀點的否定與糾正;二是對新出現的某種觀點的否定與糾正。在否定與糾正別人的”前說”時,自己一定要掌握大量的材料或確鑿的事實,並通過對材料或事實的科學分析,得出實事求是的結論,真正做到以理服人。而不能靠主觀臆斷、空穴來風罵殺別人,以霸權話語而自詡。
2. 論點規範材料的取捨:
論點從材料中提煉出來,又反過來成為取捨材料的依據,材料必鬚根據論點的需要進行汰选和提煉。
學術論文不是材料的堆積。論文寫作前作者蒐集到的大多是零亂的、孤立的、缺乏理論系統的原始素材。作者在對這些素材進行梳理整合後,再潛心科學分析,昇華到理論的高度,得到文章的論點。然後,再根據論點的需求去選取有用的材料,構建文章的框架。顯而易見,材料受到論點的製約,凡是能夠表現論點的材料,要給予充分的重視,並視具體情況詳略得當;凡是游離於論點的材料,即使再生動再典型也只能忍痛割愛。
3. 論點支配文章結構:
學術論文的論點表達,需要有與之相應的組織結構的支撐。
文章結構是論點表達的外部形態,也是論點得以彰顯的組織保證。文章論點確立後,接著就要謀篇佈局。一篇文章只有結構嚴謹,佈局合理,線索清晰,層次分明,段落與段落之間銜接自然,通篇文章渾然一體,論點才能夠鮮明突出,令人注目。反之結構紊亂,思路不清,段落顛三倒四,即使再深刻新穎的論點,也會潭沒在枝蔓叢生之中。只有論點駕馭結構,結構才能烘托出論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