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個人教育成就的因素有很多,本文以父母教育程度、父親籍貫、父親的職業、子女的性別、兄弟姐妹的數目、排行等變數,對受訪者所接受的教育成就進行分析。根據以上實證所得之結果,本論文輔導研究可獲致以下二項結論:

一、家庭背景與手足效果

父母的教育程度和子女的教育程度有高度的正相關,父親對男性或女性教育程度的影響力較母親大,而男性的教育程度和父親有較大 的關連,女性的教育程度和母親有較大的關連。而政府在民國五十七 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後,父親教育程度的影響較之實施前為大,可見 良政的施行與世代的推進,使得父親對子女教育的更加重視。

父親籍貫為原住民者其子女的教育成就低於父親籍貫為閩南人 者;而父親籍貫為客家及外省其子女的教育成就高於父親籍貫為閩南 人者。父親的職業分類為父母經濟狀況的變數,若父親的職業為行政 及主管人員者,對子女教育程度的正向影響效果最大。

姊姊的數目增加有助於教育年數的增加,其他手足則反而有不利的影響;男性有兄弟姐妹的效果皆正向高於女性有兄弟姐妹的效果。對女性而言,姊姊的數目增加對教育年數有正效果,其他手足都有負 效果,但是女性有哥哥的負效果遠小於只有弟妹的負效果,凸顯了女 性有弟妹時,教育機會將受到壓抑。男性額外的手足效果除了姐姐的 數目不顯著外,其他都是顯著的正效果,顯示手足效果對男性的教育 程度影響都正向的高於女性。這個型態和早年的台灣家庭普遍存在重 男輕女的現象相當一致。

出生年次越晚其接受高等教育的機會愈高,45 歲以下者有兄弟 姐妹的效果皆正向高於 46 歲以上者有兄弟姐妹的效果。對 46 歲以上 者而言,姊姊的數目增加對教育年數有正效果,其他手足都有負效 果,但是 46 歲以上者有哥哥的負效果遠小於只有弟妹的負效果,凸 顯了 46 歲以上者有弟妹時,教育機會將受到壓抑。45 歲以下者額外 的手足效果都是顯著的正效果,顯示手足效果對 45 歲以下者的教育 程度影響都正向的高於 46 歲以上者。換言之,隨著世代的推進與教 育制度的改善,改變了家庭內部資源分配問題,而手足效果將正向的 逐漸擴大,改善了兄弟姐妹競爭資源的負效果。

二、出生序效果

文獻上關於出生序對於子女健康或教育成就的探討,由於資料的限制,國內學者之研究並不多見,而國外文獻也無一致的結果。因此本文在作出生序問題時,除了資料處理的謹慎外,更反覆的嘗試迴歸 模型。其所獲得的結果歸納如下:受訪者出生的排序愈小,其所接受 的教育年數愈少;換言之,排行較後者其教育成就才不至受到壓抑。 另外出生序 1 到出生序 6 的個別效果顯示,出生序愈小的,相對於出 生序 6 及以上的,負效果愈大。在分開男女性樣本之後,男性與女性 出生序變數與全部樣本分析時得到相同的結果,出生序愈大的,教育 年數的負效果愈小。值得注意的是男性的負效果較之於女性的負效果 小,顯示女性受排行負效果的影響大於男性,可以說明了社會普遍重 男輕女傾向,這個結果隱含出生序小的女性,受制於家庭有限的資 源,教育機會可能有不利影響。

EM論文代寫文章來源:陳永欽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華民國1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