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類選題是將題材、體裁和方法以及觀念等方面有相似和相承關係的學說、思潮、作家作品進行比較和分析的選題。

例如:選題《”精衛填海”與”擇之悅”一一中國古人精神生命活動的符碼研究》,指出”精衛填海”與”渾之悅”是古代典籍中與水有關的兩個文本。一為神話,一為卦象。作為歷史文化現象,它們與當時人們的文化心態密切相關。將二者作對比分析,從古人對水的不同鬥爭中,可以發掘出更多的歷史文化內涵。精衛填海見於《山海經·北山經》,精衛面時大海,雖死猶鬥,成了悲劇英雄。而從”澤之悅”裡,看到了人與自然的和諧,人全身心地沐浴在自然的光輝裡。”擇之悅”的說法出於《周易》。八卦之一的”兌”卦,《說卦》將其解釋為”(兌》為澤” ,”(兌》以說之”,”(兌》萬物之所說也”。對此人們的說法是”兌為渾,魚鳥生於渾,曾與人攸于渾,故澤為萬物所悅。””擇”以其特有的善利萬物而不為虐的形象得到人對它的喜愛與接受。”精衛填海”與”澤之悅”二者又在著共同之處,那就是人對自然元論是拼死抗爭還是投身其中,都是為著一個共同的前提:生存。中國是農業文明國家,在人對自然的觀照中,農業始終是著眼點。於是,氣候、地貌、水文等自然條件就顯得尤為重要。

這兩則材料表明的正是人與自然由敵對衝突到利用合一這一轉變的軌跡。又如,選題09 與20 世紀中國文學思潮比較研究》經過對比分析則認為, 20 世紀中國文壇思潮迭起,呈現出誇張的顯泛化的態勢,而19 世紀中國文學思潮則體現著潛隱性特徵,原因是20 世紀中國經過了規模浩大的反傳統運動,在普遍反傳統的文化語境中,在西方現代思潮的強烈衝擊和導引下,極容易形成思潮的氾濫,而19 世紀中國文人雖然也思維活躍,醞釀著各種思潮,但大多圄于傳統的規範,甚至礙于自己的身份,往往運作中的或醞釀中的思潮呈潛隱狀態。由於這兩個世紀基本上都面臨內憂外患的嚴峻局勢,中國文壇都湧動著現實主義文學主潮,不過19 世紀流行的是以古典文化為價值依託的古典現實主義,而20 世紀是以西方文化為參照的寬泛的現實主義。比較式是確定事物同異關係的思維方法,它是根據一定的標準,把彼此有某種聯繫的事物加以對照,從而確定其相同與相異之點的邏輯方法。這種選題形式的意義在於,通過對各個事物內部矛盾的各個方面進行比較,能使人們把握事物間的內在聯繫,認識事物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