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典型性:
選取典型資料是就資料與論點的關係而言的。所謂典型資料就是能深刻反映事物本質,具有廣泛代表性和說服力的資料;或是典型人物、典型事件:或是典型語言、典型動作;或是典型細節、典型場面等。資料應具有鮮明獨特的個性,又能體現某一事物的本質和普遍意義,是個性與共性的統一。
凡是典型的資料,都是以一當十的資料。 《史記》選擇的資料都很典型,值得我們藉鑑。例如, 《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寫孫武,”以兵法見於吳王閨廬”, 面廬選”出宮中美女,得百八十人。孫子分為二隊,以王之寵姬二人各為隊長”,孫武” 三令五申”,她們一再”大笑” 。於是:
乃欲斬左右隊長。吳王從台上觀,見且斬愛姬,大駭。趣使使下令曰”寡人已知將軍能用兵矣。寡人非此二姬,食不甘味,願勿斬也。”孫子曰”臣既已受命為將,將在軍,君命有所不受。”遂斬隊長二人以構。用其次為隊長,於是複鼓之。婦人左右前後跪起皆中規矩繩墨,無敢出聲。於是孫子使使報王曰”兵既整齊,王可試下觀之,唯王所欲用之,雖赴水火猶可也。”吳王曰”將軍罷休就舍,寡人不願下觀。”孫子曰”五徒好其言,不能用其實。”於是閩廬知孫子能用兵,卒以為將。西破強楚,入坪,北威齊晉,顯名諸侯,孫子與有力焉。
短短幾百字,把孫武的大將才能及其執法的嚴格栩栩如生地表現出來。其中,訓練”宮中美女”,斬殺”二姬”就是以一當十的典型資料,就詳細寫來。後面的幾件大事只寫了30 多個字,有很強的概括力。這種突出典型事例的寫法,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學習。
初學寫作學術論文的人,經常出現選材不典型的毛病。主要原因有兩個:一是不會辨析,二是不忍割愛。前者是缺少判斷能力,本來資料與主題不沾邊,硬是往上貼;後者不忍割愛,以為資料越多越好,結果使文章出現了朦腫的毛病。
二、新穎性:
新穎性是就資料的使用性而言的。新穎的資料就是新鮮的、鮮為人知的、引人注目的資料,可以是新理論、新方法、新事物、新情況,或新的發現、新的認識、新的角度。新穎的資料能增強論文的可讀性,使人耳目一新。
有的畢業論文選擇一些過時的陳舊的事例,看上去是老面孔、老腔調,擺出的資料是”陳年爛穀子”,運用的數字、事例都是幾十年以前的,沒有新鮮感和現實性,顯得蒼白無力。
撰寫學術論文主要以新而深的觀點取勝。文章的寫作,選用人們比較陌生的新鮮的資料非常重要。新穎的資料是新思想、新觀點的支柱,以此增加論文的感染力。
可以選擇有代表性、有影響、比較權威的專業性期刊及論著作為自己獲取信息的主要來源,可以根據具體的研究專題,有針對性地上網查詢有關信息,如《新華文摘》以及中國人民大學書報資料中心編輔、出版的各種專業、學科的專集。由於它涉及面較廣,內容較齊全,因此可以作為我們獲取信息的一個主要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