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近幾十年來,政府持續挹注大量的教育寫作經費,國民教育水準 亦隨著教育之普及而有顯著的提升,18-21 歲人口 的就學率在過去的 20 年中,有很大的增加; 高等教育的就學率從 90 年代開始,女性已經超過男性。這個變化趨勢的 背後是否隱含家庭人力資本投資模式(patterns)的變化?不同家庭背 景子女受教機會與教育成就之差距,是否隨經濟成長與教育擴展而縮 減?另外,政府在民國五十七年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在此重大的教育制度轉變下,家庭背景及手足間資源分配問題,是否由此產生明顯的改變?而此變化牽涉的是哪些家庭背景因素,實值得深入探究。 本文的主要目的,希望能釐清「家庭背景」與「手足效果」對子 女教育成就之影響,及其間的傳遞機制,本研究探討的重點可以大致

歸納成下列三個方向:

  • 從跨代人力資本移轉的觀點,探討不同家庭背景對子女教育成就影響之差異,著重於父母親的籍貫、職業與教育程度等對子女教育成就之影響。
  • 分析子女教育成就的手足效果問題,特別是家庭中子女的數目、出生序及性別偏好的問題,是否隨著經濟成長過程而有所不同。
  • 分析在不同出生年世代下,子女教育成就的差異,特別是從民國 五十七年開始,我國實施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此制度實施前後對於子女教育成就的影響有何不同。

文章來源:陳永欽 國立暨南國際大學 中華民國1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