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術論文在結構上常見的問題,主要有下列幾種:
(一)不完整:
不完整是指論文沒有形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如有的論文,開頭沒有說明課題的來源或研究目的、意義,也不交代調查或研究的手段和方法,開頭就列舉大量事實和數據,給人莫名其妙之感,或前後不銜接,或顛三倒四,或有的結尾沒有明確的結論,都是別人說,看不出自己的觀點和見解。
(二)結構混亂:
結構淚亂表現在前後顛倒,邏輯混亂;層次不清,鬍子眉毛一把抓;主次不分明,重點不突出;有的論點與論據之間沒有必要的聯繫,或互相脫節,互相矛盾。學術論文的層次之間,必須脈絡貫通,思路清晰,即古人所說的”文氣通暢”,才能主次分明,論證有力。
(三)層次不明:
層次不明表現在有的缺少自然的過渡,顯得突兀。有的論文好幾頁也不分段,或很少分段,一氣呵成,中間不用序碼,也不加小標題,層次不明確,讀起來很費勁,也會影響論文的宣傳效果。
(四)比例失調:
比例失調是指論文各部分之間的比例失衡。比如,有些論文的序論部分,既不是開門見山,​​也不是曲徑通幽,文字拉雜,內容貧乏,真可謂”兩個黃鵬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既不知所云,也不知所往。而中間的主體部分卻短而無力;有的結尾拖一個長長的尾巴,給人一種繁瑣冗長之感。一般說來,論文的序論和結論要短一些,正文部分要充實豐滿一些。正文中各個部分要盡量均衡,既要考慮層次的均衡又要顧及篇幅的均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