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作品足以各種各樣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的,所以我們評價作品,必須考慮它的生動性,要求作家們在描繪生活時,必須放棄抽象的邏輯公式和干巴巴的道德說教,通過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和鮮明的生活圖景含蓄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意蘊。
與生動性緊密相關的是形象的真實性。真實性既是文學創作的基本原則,也是評價作品的重要標准。藝術描寫不真實,是談不上藝術性的。藝術真實以生活真實為基礎,但它與生活真實有著質的區別。藝術真實以藝術假定性為前提,它描寫的不一定在生活中實有。在現實主義作品中,它表現為性格真實、環境真實、細節真實和生活本質真實’的統一;在超現實主義的作品中,作家往往通過變形、夸張、荒誕等非現實形態來反映現實生活,作家往往把虛幻的、荒誕的、有意乖謬的非現實情節當作真實世界而加以細膩逼真的描寫,以達到深刻反映現實生活的目的。因此,評價作品的真實性,不能將藝術真實和生活真實作簡單、機械的類比。
藝術形象僅有生動性、真實性還是不夠的,作家還必須通過生動、真實的藝術形象概括深廣的社會生活內容,使人從中頓悟和認識到更多的人生意蘊和社會歷史內容。一切成功的文學作品,都會超越作品直接描寫的內容,從個別、偶然的現象中揭示出歷史的必然聯系,將直觀的形象感受引向深廣的人生境界。不論作家創造的是典型性格、典型命運、典型心態、典型情感,都能“從一粒沙裡看到一個世界”,誘導人們由此及被、由表及裡地挖掘“文外之旨”、“象外之象”,從而探尋生活的底苗。典型概括的深廣程度,標志著作家思想認識能力、審美洞察能力、藝術概括能力和作品藝術性的高低,因此,它是評價文學作品的一個重要標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