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科举考试劝以利禄,更是强化了教育的功利主义倾向。同时还形成了古代对“人才”的定义——考试的成功者。正是出于以结果评价教育、评价人才,加之官本位的思想的影响,造成了古代应试教育的风行。
现代教育虽然自1905年废除科举制度后便不再以功名出身奖励学习者,但是功利主义的倾向并没有得到实质性的改变。人们对新教育的接受和认识,相当一部分原因是认为这种教育能够为自己带来更大的可见利益。许多家长和学习者表现出对教育超乎寻常的关注,并不是因为他们对教育的意蕴有了全新的认识,而仍然是对教育有可能带来的外在的功利的关怀。
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之一是阻碍了教育目的、功能的发挥,使教育目的难以真正成为评价的标准,导致了升学主义的风行。
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之二是在人才观方面,考试的优胜者便被认为是优秀学生,反之便是劣生。
功利主义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危害的第三个方面是知识观和教学观。在学习者看来,凡是能够很快为自己带来眼前功利的便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而这种有用、有价值说到底也只是暂时的,因为在这儿知识仅仅只是达到目的、带来功利的手段而己。学生并不关心知识本身的正确与否,而只关注哪种知识的学习能为考试带来好的结果,关注自己的学习是否能与教师的答案一致而获得高分。教师教学最关心的是自己所教知识能否在考试中派上用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