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研究的核心是資源配置,分工和交易是資源配置的主要的途徑.通過市場進行交易能把行為主體的自利性動機轉化為共利的結果.即實現「主觀為自己,客觀為社會」.所以經濟學中行為主體的關係主要的體現為市場交易關係.市場交易的直接目的是交易雙方都能獲得利益,因而交易雙方是平等的契約關係.經濟學中的人不僅在人格上與地位是是平等的,而且經常學中也不大考慮粹分工、崗位職責與個人專長等方面差異必然造成的層資差序與隸屬關係.這種關係能概括為行為主體的等同性.

上述人和人之間的關係並沒有在那一本教科書中明確指出,但它隱含在經濟學的一般理論中.因為經濟人假設是對每一個人都有效的,經濟人並不是關起門來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是在交換中實現利益最大化.由於每個人都有同樣的傾向,所以自己利益最大化的限制就是別人同樣的利益最大化.如果每個人在追求自身利益過程中只許賺錢,不許你盈得,便不會出現經濟學中需要和供給的均衡,也不會出現邊際收益等於邊際成本的均衡.

從經濟學角度看,所謂「顧客是上帝」之類的說法都是賣主為了實現自身利益而使用的營銷策略,因為供給者和需要者的關係完全是平等的.這些口號具有現實意義是由於特定的歷史時期供給大於需要造成的.事實上顧客為了實現自己的交易目的,也能給賣主說一些好聽的話(這種情況在市場上討債價還價中經常).總之,由於行為主體的等同性,從經濟學角度看.交易雙方都能向對方提出條件或拒絕對方的條件,也都能用抬高對方地位或貶低自己地位的策略實現自己的交易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