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動向

Home/新聞動向/

人文教育重在養成人文精神

2016-03-21T11:55:59+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所謂入義主義,強調“以人為本”。人文主義者希望以人文觀重整一切,肯定人性的意義,重視個人潛能、獨立、白由與自等。在西方,人文源於文藝復興時期的人文主義思潮,強調人道、人文,強調人文價值與人性尊嚴,重視人生幸福與人生責任。總之,它強調以人為中心。人文主義有六大信念:(1)人人平等﹔(2)人人相互幫助﹔ [...]

教師教書育人

2016-03-02T15:56:44+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以“人類靈魂工程師”尊稱的教師,在育人中起著重要的主導作用。我們要大力引導廣大教師按照江澤民同志提出的要求,不僅做傳授知識的“經師”,更要做善於育人的“人師”。自1984年以來,清華大學每年都要開“教書育人”研討會,交流經驗,表彰先進。同時,我們鼓勵教師開 [...]

以“綠”育人

2016-03-02T15:57:50+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教育是“育人”,非其他;高等教育是培育對社會負責的高級專業人才,而非其他。而人是有感情的,有思維能力的,有精神境界的,有個性的,或者概括地說,是有人性與靈性的,是有“靈魂”的。因此,教育正是化育人的靈魂的“靈魂工程”,升華人性,啟迪靈性。 教育是“育人”,而非“制器”。孔子指出,“君子不器。”《禮記 [...]

總結歷史經驗,發揚優良傳統

2016-03-02T15:54:43+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自從19世紀末我國有了近代意義的大學后,許多大學利學者對教育理念與觀念進行了多方面的探索。回顧活華大學的辦學歷史,在如何正確處理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的關系問題上,也積累了許多有益的經驗與教訓。 清華初創時是一所留美預備學校。從辦學理念到課程設置幾乎全盤照搬美國。五四運動后,教育獨立的呼聲日高。1928 [...]

文化素質教育放在基礎性平台上加強

2016-03-02T15:55:53+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文化素質教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打好“為人”的基礎,應當將其放在學校教育的基礎性平台上來加強。我們調整了培養學生的知識結構,對人才培養計劃和課程體系進行了較大的修改,要求理工科學生必須選修的思想文化與身心素質教育課程佔總學分25%以上,文科學生也必須修習自然科學學分10%以上。學校設立了文學、藝術、 [...]

適應國家與社會發展需要的教育觀

2016-03-02T15:53:27+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當前,我國的現代化建設進入一個關鍵的歷史時期,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任務為教育的發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也提出了從未有過的緊迫而重大的課題。廣大教育工作者務必冷靜分析面臨的形勢,特別是“要十分注意研究和解決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使得我們的教育理念和觀念能主動適應形勢發展的要求。 一個時期裡,我們面 [...]

科學的哲學思想的指導

2016-03-02T15:54:06+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在人類科學發展的初始階段,人們更多地從“綜合”的角度看問題。在中國,“綜合”的哲學觀念曾長期佔省主導地位,而且,指導“為人”是其要義。近代科學的興起,科學技術的作用口益突出,社會分工越來越細,“分析”的思維佔了主導*這種情況極容易造成—種誤區,就像米蘭·昆德拉所說的那樣“把人推入一條專門化訓練的隧道 [...]

條件或時機

2016-03-02T15:52:37+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首先,汀澤民間志在中國人民大學、今國社會科學院兩次提山,要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他講了很多很好的意見,需要社會的重視,更需要我們加入投入,改變我們的思想觀念,當前加強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其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是要走人文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相結合的道路,在培養人才上走人文教育和科學教育相結合的道路。 其 [...]

自然科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結合

2016-03-02T15:51:44+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首先,科學的發展與人文社會科學的發展必須緊密結合,這是科學技術、社會發展的必瓶自然科學的成果,不是說整個自然科學,是一把雙刃劍。愛因斯坦就說過,它既可以造福於社會,也可以危害於人類。它需要人文社會科學與之協調,與之制約。現在大家都感覺到克隆人很快就出來了,它對家庭倫理和社會倫理是很大的沖擊。最近許多 [...]

“新教育”與“進步教育”運動

2016-03-02T15:49:37+00:00By |Categories: 新聞動向|

19世紀末,資本主義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社會對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班級授課制已不完全適應這種要求,暴露出固有的那些弊端。於是,一場以改革班級授課制為焦點的新的教學改革出現了,這就是“新教育”運動。 1885年,英國人雷迪創辦了阿博茨霍爾姆學校,拉開了歐洲“新教育。運動的序幕。這所學校不隻對學生進行書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