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分科学习的缺陷?
知识本位的课程有其久远的根基,在古代表现为经受中心的课程,中国的四书五经,西方《圣经》、伊斯兰《可兰经》都长期作为经典教材,后来中国又发展出“三百千千”(《三字经朋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优点是经过长期积淀,属于文化精华,比较系统完整,缺点是深度不够,难以发展专才。工业文明兴起后,对学问分 [...]
知识本位的课程有其久远的根基,在古代表现为经受中心的课程,中国的四书五经,西方《圣经》、伊斯兰《可兰经》都长期作为经典教材,后来中国又发展出“三百千千”(《三字经朋百家姓》《千字文》《千家诗》),其优点是经过长期积淀,属于文化精华,比较系统完整,缺点是深度不够,难以发展专才。工业文明兴起后,对学问分 [...]
20世纪世界性的教育改革浪潮就有三次,各经济发达国家都陆续进行了旨在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教育改革、课程改革,不少国家将人才培养看成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通过主导课程改革确保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中国1949年以来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材领域也至少进行了七次较大规模的改革。多年的实践经验证明, [...]
学生的生活世界中蕴藏着巨大甚至是无穷无尽的教育资源,有语文,有数学,有物理和化学,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陶行知认为“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教育有了生活作资源,才能终身不辍地学习。唯有生活而非有限的学校内部的课程作资源的教育才会更贴近每个人的需要,供所有人自主选择,也才能更加以人 [...]
生活需要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也非课堂上所能学到,而是需要在生活中体验、践行。生活中积极、主动、进取远胜于课堂上的道德说教。精神上的主动比被动接受说教更有价值。 充分利用生活资源在教育内容上更为丰富,才能实现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融会贯通。工业革命后发展起 [...]
人的生活本质上是社会性的,个体的教育本质是社会教育,仅仅看到学校或课堂的教育就难免不出现“5天校内十2天校外=o效果”的现象,教育绝不是某一部分人的工作,而是全社会的工作。不了解社会需要的教育就是盲目的教育,不能为社会服务的教育是消耗的教育,不会运用社会力量的教育是无能的教育,使个体的教育深深扎根于 [...]
曾有一位中国某大学教师给中文系学生上课时,讲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流行的一首诗:“春天来了,大地上开满了鲜花,鲜花哪里去了?鲜花被美丽的姑娘采去了,美丽的姑娘哪里去了?姑娘被大兵带进军营里了,大兵哪里去了?大兵都到坟墓里了,坟墓哪里去了?坟墓被鲜花掩盖了……” 这样一首悲叹战争对人性和美的摧残,寓意美是 [...]
一是智慧型的教学方法。一线教育工作者会根据专家们的研究寻找出学生最快的学习方式作为实际教学时的方针。比如教师应以学生努力的程度而非学习成果为奖励目标,把传授学习策略、帮助学生找出最有效率的学习方式作为主要教学任务等。二是以游戏为基础的学习,游戏可帮助学生学习并增进学习成效。三是磨炼不屈不挠、努力不懈 [...]
教学不能脱离学生个性化的生活,还由于学生受到家庭环境、社会环境等的影响,其认知水平有所不同,每个学生的智力发展快慢不同,故而在课堂中对于同一个教学任务,学生接受的程度不同。教师既要顾及教学任务的完成情况,又要顾及学生的接受情况,还要钉对不同的学生启发其个性化发展。教师作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 [...]
信息时代的青少年学生与教师之间存在巨大的信息不对称,教师需要了解学生的生活和个性,才能转 换思考问题的角度,建立良好师生关系。在教师生活与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起融通空间,以人为本地平等相处、彼此尊重、推心置腹,焕发积极向上的信心,才能在亲其师、信其道基础上建立理想的师生关系,增强教学效果,促进双方个性发 [...]
要回到教育的原点,就是真正地让孩子能够享受童年,能够真正接受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能够真正把最美好的事物汇集在学校,让孩子和自己美好的生活相遇,能够找到自己。事实上对于孩子来说决乐的事情、喜欢的事情、与个性化生活联为一体的事情就不是负担,所以孩子对他喜欢的东西根本不会抱怨。减负不是要简单地让孩子什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