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与发展相互促进
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是教学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重要的方面是教学不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发展,更要积极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可能自然地获得发展或不可能自发地获得良好的发展,换言之,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并非是隐藏在他内部的、到一定 [...]
教学与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相适应,只是教学与发展之间关系的一个方面,另一重要的方面是教学不只是消极被动地适应学生的发展,更要积极的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 人的身心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人不可能自然地获得发展或不可能自发地获得良好的发展,换言之,人的身心发展过程并非是隐藏在他内部的、到一定 [...]
科技文化知识的积累程度及其在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中所发挥的作用不同,也对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具有决定作用。在古代,研究和掌握科技文化知识只是少数人的事,与广大劳动人民关系不大,对社会生活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同时,知识积累的量也不大,没有形成大量的专门领域。随着知识总量的增加,科技文化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 [...]
教学过程的社会制约性规律是指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受社会需要的制约。 首先,一定的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是由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所决定的。学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要达到什么培养目标?通过怎样的课程去培养?这是任何社会统治者最为关心的问题。因此,教学目的、任务和内容必然要反映一定社会的现实需要和占支配地 [...]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认识活动,不仅要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而且还要发展智力,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良好的道德品质,因此,教学过程是一个培养人的过程,这和科学家探索真理以及人们一般认识事物的过程是不同的。 从实践层面上看,教学过程也有其特殊性。第一,实践目的的特殊性。科学家实践的目的,是通过不断实践、反复验证 [...]
教学过程的运动、发展和变化是有规律的,认识并驾驭这种规律性,根据规律设计、组织和管理教学活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 教学过程的规律,简称教学规律,是教学过程中必然存在的、稳定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一种联系或关系具有必然性和稳定性时,才可以称之为教学规律。例如,师生关系就有这两种性质,因为任何一种 [...]
教学过程是一个包括认识和实践两个方面的活动过程,是一个认识与实践统一的过程。就其本质来说,教学过程是人类认识过程的一种形式,它必须遵循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所揭示的人类认识过程的一般规律。但是,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促进自身社会化的实践活动,又不完全等同于人类一般的认识活动,而是具有自己的特殊性,这种 [...]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可见,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包括两个基本方面,即认识和实践。教学过程,既不是脱离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另一过程,也不是完全等同于这个一般认识过程的,而是人们认识世界的一种特殊形式;在教学工 [...]
而在人类社会历史经验和个体经验之间存在着矛盾,个体往往不能掌握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或者社会往往脱离个体的发展,从而社会也得不到长期的发展。教学主要解决个体经验和人 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的矛盾。因此,有的教育家评价教师工作的伟大就在于,它是过去和将来的一个中间环节,是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美 [...]
学校实施教育既然必须以教学为基本途径,那么教学所应完成的任务也就是学校教育所应完成的任务。教育的任务是多方面的,包括思想品德的培养、系统科学文化知识的传授、技能技巧的获得、身心各种能力特别是智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健康的审美情趣乃至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完满个性的形成,这些也是教学工作所必须完成的任 [...]
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它能够起到提高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充实和丰富人的 精神文化生活的作用。从教学内容看,教学是解决个体经验和人类社会历史经验之间矛盾的强有力的手段。社会要延续、发展,必然要一代一代的新人继往开来,传承并创造人类知识。但人类知识可谓博大精深,知识积累的过程更是漫长,个体出于知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