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应有疑”
“学而有疑”、“‘学从疑出”的教育和学习思想,并非是国外的“舶来品”,而是在我国教育和文化传统中早已有之的思想和方法。对“‘学而有疑”的论述,我国宋代最为集中。其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息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 [...]
“学而有疑”、“‘学从疑出”的教育和学习思想,并非是国外的“舶来品”,而是在我国教育和文化传统中早已有之的思想和方法。对“‘学而有疑”的论述,我国宋代最为集中。其时著名的哲学家陆九渊认为“为学息无疑,疑则有进”。“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著名哲学家张载认为“所以观书者,释己之疑,明己之未达,每见每 [...]
诉诸辩证唯物论的原理,可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教育均衡都只能是相对的,城乡教育、发达与不发达地区教育的绝对均衡都是难以实现的。但是,在不同的教育条件下,却可以有一点是能够“均衡”的.那就是教师所秉持的教育观念和态度应该是共同的。亦即无论是城市学校的教师,还是农村学校的教师,无论是教育发达地区学校的教师 [...]
可见由于受长期的应试教育观念及社会领域中“官本位”风气的影响.我国教育领域中并没有建立起与我国教育规模相适应的民主管理制度,教育的运行和管理基本上还是领导说了算。在这样的教育背景下,许多学校中都存在着领导就是真理,领导对教育性质的认识就激发其他教师的积极性,无疑对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大有益处。 另一 [...]
最近履新的教育部长袁贵仁在《中职和中小学学习实践活动指导小组第二次会议暨经验交流会》上提出的要把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教育部重中之重工作的话题,在媒体上引起热议,论者们提出了许多推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对于改变义务教育不均衡的现象,应该是有很大作用的。作者注意到.人们讨论问题的范围,还主要限于义务 [...]
由于经过较为长期的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这种功利主义、工具主义的教育意识,已经塑造了人们的思维习惯.并形成了人们思维的“路径依赖”,使人们一开始思考问题便不自觉地就会以此为起点,进而进入一种思想的“恶性循环”状态。比如,最近颇受争议的“北大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根本问题,不是其是由城市学校校长或农村学 [...]
去学校的某行政机构办事.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办事人员公事公办式的接待。既无特别的照顾.又没有故意的刁难,一切都在意料之中。当然,办事人员也既没有热情,又没有笑脸,是一种典型的例行公事。在其旁若无人、极不情愿的态度中,透着一股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漠。作者理解这并非某个机关工作人员的特殊表现,而是不少机关中都 [...]
基于政府在高考改革态度上的模糊状态,作者以为在高考改革问题上,首要的问题是应该对高考的性质进行界定,然后根据高考的性质来确定改革的原则及方案。在高考性质的问题上,一是应该明确高考到底是教育的事情还是政府的事情。因为如果我们明确了高考是教育的事情,那就应该将高考的主导权还给教育,由教育来组织高考,并且 [...]
教育界是应该坚决抵制和反对的。然而,在现实的教育过程中.却并没有出现这种现象。而教育界其所以没有声音,一是政府长期对教育的完全管理造成了人们的思想误区和“路径依赖”,误以为政府管理教育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二是长期的服从、贯彻文化造就了人们普遍性的“接受上级决定”的思想传统和习惯,而没有探究和追问事物是 [...]
在长期的“遵命办学”的制度和文化熏陶下,基本上没有体现教育自己精神主旨和活动逻辑的核心价值观念,随波逐流成为教育经常性的精神和活动形态,所以在高考这个已经累积了许多社会矛盾的棘手问题上,教育自然是茫然无措和束手无策的。而一些习惯于拴释教育政策的学者,自然是站在体制的角度认为高考制度只能修补.不能进行 [...]
在高考改革的问题上,是否改革似乎不是问题,关键是如何改革的问题。而在如何改革的问题上,研究者们则较为明显地分为两派,一派以本土学者为主,主张高考改革应该循序渐进、逐步进行;一派以海外学者为主,主张高考改革应大刀阔斧,彻底改革。其中主张渐进改革者多为“体制中人”,其观点反映了体制的求稳、改良特征,其改 [...]